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构建和谐大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要构建和谐大学,打造办学特色应正确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依法办学与依法治校的关系;从严治教与从严治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优化学科专业与优化办学结构的关系;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孝 《江苏高教》2012,(2):116-117
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基础与实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办学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建设滞后,师资力量层次低,教学质量不高等,均是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为此,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科研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管理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办学特色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大学办学理念特色、大学办学定位特色、大学学科专业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的建设。大学办学特色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制定大学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弘扬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大学优秀的办学理念;勇于开拓创新,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教育创新精神;重视科学研究,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重庆工商大学建设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思路,指出了该校在学科结构优化、学科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科研团队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科的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等七个方面建设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的举措,为经管类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改善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我省从2007年起实施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其目的是改善我省高等学校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支持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和创新。省骨干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我校以骨干学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推进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以实验中心建设,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依托行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确立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为特色,其他专业围绕特色学科专业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明确本科教学培养定位.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孙庆  黄家庆  葛磊 《高教论坛》2023,(7):21-25+124
构建适应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是广西高校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海洋强国(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在探析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主要价值的基础上,认为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的建设是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理实融合”课程体系、校内校外教学科研平台、管理体制机制等要素整合建设的结果,是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和海洋办学特色打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办学定位如何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已经由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大学如何确立自身使命,明确自身的定位,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多样性的需要,是凝聚自身办学特色、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即大学的办学定位问题作为大学办学的顶层设计,自始至终一直是大学教育的决策者、办学者、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涉及学校类型定位、学科结构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几个方面。大学办学定位的确定,主要应依据大学自身清晰的办学理念,大学自身的社会定位和功能定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体现学校特色、最体现学校学术优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专业的建设上,以凝聚学校的品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大学持续的发展力和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是大学领导要具有经营能力。体现为:办学理念凝练能力,大学发展定位能力,学科专业构建能力,组织结构治理能力,三维资本整合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学术环境优化能力,和谐文化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加强开放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辽宁开放大学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重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及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开放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先后在各个改革创新环节取得一定成果。梳理和总结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以期不断推动开放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34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太严重,不同类型的教师在缺乏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均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缺乏成就感教师的职称、所教学科、学科类别的主效应均显著,去个性化的所教学科主效应显著,情绪耗竭的性别与教龄、性别与职称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农民主体层面、培训层面、政府层面的三大困境,可以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合理开发培训内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法、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路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一套"双线式·2-3-1"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创新组织设置,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党建面临的主要课题。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为了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进行了将基层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团队上的实践与探索,产生了良好效果。文章分析了创新高校党支部设置的必要性,探索了科研、竞赛团队建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长期任务,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城乡教师资源在生师比、性别结构、学历及职称结构、学科结构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建立合理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因地制宜,合理定编定员;构建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将成为改善农村教师资源结构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南共青团的自然构成是指团员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构成是指团员的知识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因素。1920—1927年的湖南共青团,从自然构成上来讲,它经由了团员年龄逐渐减小、女性团员逐渐增多的一个转变过程,团员的地域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就其社会构成而言,又是以学生和工人为主,农民和其他职业人员占的比例始终都很小。湖南早年共青团的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对其组织的建设和工作走向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问题域",应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加以考察。特别是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校长遴选、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术评价体系等问题均成为了大学"问题域"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以上诸问题的纲领性阐释和论证将成为系统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地方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学生因素,从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素质的要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量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一套“双线式·2—3—1”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rofessional thinking about pedagogical aspects of technology use in mainstream classroom practice. It focuses on the systems of ideas which frame teacher accounts of the successful use of computer-based tools and resources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t secondary-school level. These accounts were elicited through group interviews with the relevant subject departments in six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The analysis identifies seven broad themes in which teachers point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y use in: effecting working processes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supporting processes of checking, trialling and refinement; enhancing the variety and appeal of classroom activity; fostering pupil independence and peer support; overcoming pupil difficulties and building assurance; broadening reference and increasing currency of activity; and focusing on overarching issues and accentuating important feature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se themes shows how professional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use is anchored in well-established representations of pupil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nd how contrasting subject profiles reflect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in wider subject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