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时代精华,实践的纲领。本文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结构的观点,比较分析了社会结构与文化的本质的关系;中西文化的理论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三个代表”的关系及其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穷而后工"说与"发愤著书"说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穷而后工"说与"发愤著书"说是两个不同性质并包孕不同理论内涵的命题,人们惯常把后者视为前者的理论上源,这是有欠准确的."穷而后工"说回答的是作家的创作为何而工的问题,而"发愤著书"说回答的则是作家的创作何为而作的问题,一个属于作品缘何而工的成因说,一个属于情感缘何而发的动因说,两者各有其独自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拟就讨论中提出的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关的观点作一概要性的介绍。一、关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科学内涵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论断集中概括了“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科学内涵。围绕这一科学内涵,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观点主要有:⒈关于“体现时代性”。理论界普遍赞同党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这门课程,需要执教者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内涵和实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把握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问题;把握好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即思想理论教育始于知识而不囿于知识,思想理论知识教育的目的与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同一性,坚持思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继承历史 ,立足现实 ,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 ,既是大力推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大实践课题 ,也是思想理论战战线的重要任务 ,也关系到在新形势下军校政治教育与改革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政…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仆"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现有的关于“社会公仆”这一概念的“比喻说”、“对象说”和“关系说”均程度不同地误读了这一概念的本来意义。“社会公仆”的发展历程表明 ,“社会公仆”是一个具有明显政治伦理取向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理论视角的、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内核的、展现了马克思社会公仆理论内涵的“权力说”基本恢复了“社会公仆”应有的政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系列论文10篇。该课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初步概括了这一理论的主要框架和重要贡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创新”这一主题,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时代课题,从宏观思维和战略思维的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思考,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理念、内容、载体、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和启发性的观点,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课题成果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有多篇论文转载、获奖。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个人收入分配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里对这些研究作些考察和分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在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一说,无论对当朝还是后世文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是欧阳修在前人诗论的基础上,在北宋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再创造"。从现实的角度看,"诗穷而后工"包含着权力与文学话语、政客与文人身份之斗争与妥协的丰富内涵。依据布迪厄的语言学理论,"诗穷而后工"的精妙内涵与典范意义在于它体现了欧阳修对于"权力话语"与"文学独立性"所作的整合。这位千年前的文坛宗师与政坛领袖,即使并未像后现代主义学者那样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象征意义与吊诡性质",也已经在实践中将语言与权力的关系运用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基本观点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运用,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结合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唯物史现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丁磊宇 《成才之路》2022,(9):142-144
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依次从"艰""苦""奋""斗"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进取、敢于斗争的品质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巨婴"、虚荣攀比、不劳而获和"躺平"等不良现象及其成因,对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小姐"与"madam"词义嬗变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无独有偶,英文中"madam"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文章透过激烈争辩的语言表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笔者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因此,不必要对两词的词义挫折莫名惊诧,因为它们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文本中充满了悲悯意绪,这是由于作者曹雪芹秉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曹雪芹的家族变故和明清李赘、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的“异端”学说的影响,加之他个人特殊的秉性,曹雪芹的悲悯情怀又有着自己更为深刻的内涵。并且超越了他的时代,带有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新质。  相似文献   

15.
“三风”是指学风、教风、考风,在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育工作面临相当的挑战。推进“三风”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应是高校教改的一项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试从叙述学角度对《大浴女》进行一番探访,分别从情节结构、不可靠叙述、评论性干预三方面来考察作者与作品之镜所观照出的“第二自我”之间隐秘而持久的对话,以求更深入地探讨作品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知名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王希杰教授所提“章法之零点与偏离”的理论框架,指出了他的章法观对写作教学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事件的频发,学校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现象,本文从人的存在性角度出发,阐述教育和存在性的"人"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的存在性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勾勒"人"的存在性教学图景,试图在一个教育理念分崩离析、人的理念彻底碎片化的时代里回归教育之本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模式”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模式不仅包括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而且包括党在各个时期先进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在历史观层面上,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认识论层面上,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在价值论层面上,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价值关怀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