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一琴 《科教文汇》2007,(8Z):52-52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寓学于乐、寓学于趣。  相似文献   

2.
李康 《科教文汇》2011,(20):106-107
摘要 中.涌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些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桂平 《金秋科苑》2008,(1):126-126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探究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探究”氛围;与学生平等、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创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5.
黄秀梅  李鹤宾  王英  曾颖 《科技风》2023,(13):74-76
为了突破基因工程知识不好学、学生不爱学的难题,课程从“让学生参与主导课堂”“让基因工程知识动起来”和“让基因工程知识用起来”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探索构建基因工程“知识好学,学生愿学”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本科教育中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英 《科教文汇》2009,(20):172-173
运用兴趣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愿学、好学、善学、乐学,所学的知识就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创造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水粉画教学要突出欣赏、对比、示范表演“三位一体”立体教学法,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立体教学模式行之有效。水粉教学要寓美于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王顺武 《科教文汇》2010,(35):82-82,95
文言文这种承载文化传统的语言形式,应该为学生所接受,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肢解知识、填鸭灌输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死记,应付考试,这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角让位于学生,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寓教于娱乐中,寓学于活动中,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权利和机遇,就有了更多的锻炼主体性的机会。这方面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试图从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角度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寓学于乐、寓学于趣。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寓学于乐、寓学于趣.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 ,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构成认知的过程 ,而在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联系途径方面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必要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从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 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传授知识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求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及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有关数学教材及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难易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毛泽东有过这样…  相似文献   

12.
陈锦虎 《科教文汇》2008,(6):101-101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英语难,学好英语更难。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它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和动力。初中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都知道英语讲究拼读规则,词汇量大,语法知识复杂,又缺少语言环境,交际起来较难,这都会给学生学英语带来困难和阻力。如果教师传统地教,学生被动地学,  相似文献   

13.
发问、质疑是发现新知识的起点,答问释疑是获得新知识的渠道。但现在老师和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学“答”。学“答”固然重要,但学“问”应在学“答’’之前,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不够重视“怎样问”,或者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不够,就可能导致学生成为只能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的机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课程,教材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是传递可持续发展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寓环保教育于《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王锡盘 《今日科苑》2006,(12):107-107
本文阐述的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法,说明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耕耘事业上积极探索与实践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追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的放矢,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重点从“教”变为“学”、从“深”变为“浅”、从“听”变为“悟”,让学生多领会精神,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赖秀玲 《知识窗》2013,(10):36-36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巧设历史教学的情境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贾凯  杨中敏  姜秀梅  高杰 《科技风》2023,(21):127-129
实物教学的方式直观性更强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将“蔬菜栽培学”的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开展实物教学的来源、课程导入、重难点讲解、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增强“蔬菜栽培学各论”课堂教学的协同育人效果,为相关专业课程实物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枯燥、难讲、难学的“老大难”学科。然而,教学中适当穿插歌曲可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愉悦感、自由感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笔者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发现在学生英语听说课中运用歌曲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把准备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章友东 《科教文汇》2007,(11X):112-112
创设情境指的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主观努力,制造一种使人情感受到震动,获的良好影响的外在环境。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乐学好学时,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美景欣赏,点拨诱导,情感激发,趣味横生等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