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摘要:2015年5月26—31,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第62届年会暨第6届“运动是良医”(EIM)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本次大会的一大主题是将体力活动有益健康的科学证据转化为公共卫生实践。就青少年体质研究而言,目前公共卫生的重点已从单纯地推进全国性的体质测试转向体力活动促进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预。美国近年来在青少年体质测试向体力活动促进拓展进程中经历了体质测定系统由运动能力测试到健康相关体质测试的演变、体质评价思想由常模参照标准向健康体质标准的转变,以及体质测定系统向体力活动评估与促进综合教育干预系统演进的历程。在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实践中,制定了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并在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型和多方参与的学校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身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思辨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在厘清当前我国青少年缘何难以建立身体意识的基础上,指明其具体改进方略。研究认为:(1)身体意识指人们在体育活动及相关行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感知、察觉以及关注、关怀的一种精神状态,具有能动的反哺身体实践的作用。(2)身体意识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较为重要,但当代青少年对其难有认知原因在于身体“缺席在场”的原初之困、教育理念的滞后之弊以及生活方式的异化之痛3个方面。(3)当前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重点培养青少年的身体意识。基本方略应以身体教育为逻辑主线,以对抗静修为一体双翼,以强制体育为必需之举,以定性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积极推动校家社的三层联动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引入健美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4.
尽管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但生活中的个体行为依然会表现出锻炼动机、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基于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等方法对2 124名青少年进行测查并构建锻炼行为模型。首先探讨青少年感知社会支持对其锻炼行为影响的内部运行机制,其次探究因果定向变量对促进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1)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获得的青少年锻炼行为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和预测各变量的相互关系。2)感知到社会支持才能促进青少年的锻炼行为。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和锻炼意向在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链式中介效应,能力需要的中介强度与效果量最大。3)不同因果定向的青少年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支持感知,对锻炼行为促进效果不同,因果定向变量具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的干预方式对自主定向和控制定向的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修订中文版的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PAQ-A),评估其信效度,为大样本的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选取125名13~14岁(男56人,女69人)健康青少年,间隔一周前后两次填写问卷,检验重测信度;招募47名(男17人,女30人)自愿佩戴加速度计者,佩戴7天后填写问卷,以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为效标,进行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结果:第1次、第2次发放,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2、0.85;删掉午休期间活动Q3前后,问卷重测信度从0.79增加到0.81,问卷稳定性良好。效度检验,问卷整体得分与加速度计计数值、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百分比均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0.39(P<0.05);删去Q3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0(P<0.05),且修订后问卷与加速度计的相关系数高于原文使用时的效度系数0.33。结论:修订后的PAQ-A问卷中文版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样本的中国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与运动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社会问题。为了探索出一套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方法,我们对36名确诊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和心理与运动综合干预组、对照组,分别应用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心理与运动综合干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观察其效果;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成功44.4%趋好44.4%失败11.2%),运动干预(成功33.3%趋好55.5%失败11.2%),综合干预(成功88.8%趋好11.2%);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和运动干预是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综合运用心理和运动两种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8.
摘要:“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ACSM,2010)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在青少年成长中对其生长发育和综合体质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6年第63届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年会交流论文为例,从世界青少年体质研究进展视角出发,以青少年体质的国际调查、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工具、影响因素和体质干预五个方面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和健康促进的现状进行总结。研究表明,第63届ACSM年会发表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即:研究选题重视不同地区青少年群体总体趋势,兼顾弱势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现状和发展;研究方法重视体能指标、医学指标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和关联,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新颖;研究结果的应用指向明显,重在解决现实问题,对宏观决策具有研究范式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第63届ACSM年会发表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具有研究选题广泛,研究方法严谨,研究结果应用性强的特征。建议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重视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测量指标优选、统计方法科学、指标关联的数据特征分析和社会相关指标分析;在研究应用上既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趋势又为目标人群提供有的放矢的实践例证。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皮考特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关注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其小说题材涉及试管婴儿、器官移植、青少年犯罪等等。在其新作《十九分钟》一书中,皮考特也向读者呈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内涵,包括个人的伦理选择、家庭伦理氛围和社会伦理环境。多种伦理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从众性这一心理学术语渐化为社会学的用语以至泛化为通用性的敏感词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从众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这里把教育的目标群体定位于青少年)。尤其将从众性链接到教育领域,更可以清楚地看出从众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力之深广。通过对从众的逐步分析,了解从众的来源并澄清其实质,有助于引导青少年面对从众问题自信而不乱方寸。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脊柱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可能是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青少年脊柱形态与功能的全面测试,可以为青少年非特异性疼痛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地区四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使用spinal mouse电子脊柱测量仪对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组273名(男,121名;女,152名)学生和对照组127名(男,63名;女,64名)学生进行脊柱形态与功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直立位、坐位以及负重状态(Matthiass test)下的胸椎后凸角(TKA)、腰椎前凸角(LLA)、骶骨倾角(SA)、倾斜角(INA),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脊柱各节段活动度。计算TKA、LLA异常率(正常范围,TKA:20°~40°,LLA:24.6°~71.4°),并使用似然比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组、不同性别、不同疼痛类型间的异常率。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非特异性腰背疼痛与年龄的相关性,使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对脊柱形态与功能等指标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初中生TKA异常率分别为47.0%,53.0%(男生、女生) ;高中生TKA异常率为52.6%,48.0% (男生、女生)。2)初中生LLA异常率为67.5%,45.2%(男生、女生);高中生LLA异常率为52.6%和21.7%(男生、女生)。3)胸椎后凸角(P<0.05,OR=1.236)和腰椎从屈曲位到后伸位的活动度(P<0.01,OR=0.975)与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具有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受试者中,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异常的比例较高。胸椎后凸角较大以及腰椎总体活动度不足是青少年发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 483元,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同时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业态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培养、代际文化传递均对体育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型消费对于体育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3)人口结构变量中,性别、所处教育阶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对青少年参与服务型消费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在加强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重视体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其健康水平。方法:用数理统计法对826名在校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好于女生,班级干部与非干部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时间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5)。非独生子女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类型、活动总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具有显著性差异(P<.05)。男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总的时间管理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1)。女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活动时间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整体时间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P<.01),每次体育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活动整体时间管理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P>.05)。结论:良好的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是青少年有规律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体育活动锻炼的系统化和科学性,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免疫力强的个体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现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或导致恶化。为此,哪些因素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567名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会性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高于中学组,但感知朋友支持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的逐渐成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与依赖。(2)自主性锻炼动机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3)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且呈现出小学组父母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友谊支持,而初中组体现为友谊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父母支持。为此,家长继续保持对青少年锻炼支持以及家庭、学校和社区创设友谊支持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锻炼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摘要:运动缺乏症(EDD)是一种儿科疾病,特点是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下降,低于目前的推荐量,也与积极的健康结果(health outcomes)不一致。目前,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符合EDD的诊断标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日常MVPA的最低要求。本文的目的是强调10个与青少年EDD有关的重要研究问题。需要进行重要的研究来更好的定义EDD的临床表现,包括评估体力活动行以确定开始出现EDD的年龄或发育阶段;包括运动技巧和体能的运动起源(kinesiogenesis)的检测;以及对影响青少年MVPA的生活方式因素的评估。关于治疗EDD的干预措施和政策的研究问题,包括评估对卫生保健从业者进行运动医学重要性的教育和训练;确定在临床上识别和治疗EDD青少年的方法的有效性;开发敏感的、特效的、经济的方法以诊断青少年EDD;以及定制方法以促进本病诊疗的医疗保险赔付。如果未来研究不能优化EDD青少年的识别、治疗和管理方案,具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医学、心理、经济和政治的新的卫生保健问题将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了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美国1987年、2008年和2017年3版《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对其建构过程和标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注重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和管理者的教育;强调青少年体育机会平等;注重分阶段组织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注重家长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为青少年体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启示:加快研制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青少年体育标准的研制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应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总统青少年健身计划为中心,对美国健康体适能计划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健康体适能教育涉及健康测评以及可以支持教师和学生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激励工具;美国总统青少年健身计划是一种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其三个核心领域是健康评估、专业发展和认知动机。认为,我国的青少年健康体质发展问题应该贯彻与树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差异理念,突出体力活动中身体素养的培养,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课程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是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导向性文件,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变迁历程、特征、问题及建议。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经历了初步探索(1949-1977)、恢复发展(1978-1994)、繁荣发展(1995-2011)、创新发展(2012-至今)四个阶段,政策演进始终坚持青少年“健康第一”的理念,政策内容从单一性向系统性、综合性转变。当前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在专业性、均等性、协同性方面仍有不足,未来政策应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增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全域式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理策略量表》对山东省65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存在明显的训练水平差异和年龄差异。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运用频率和优化程度明显好于准优秀和一般青少年运动员,多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2)与成年优秀运动员相比,各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应对、归因等多项竞赛心理策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青少年运动员对竞赛心理策略的运用不尽合理。各级教练员应提高认识,以竞赛策略理论为依据,有意识培养、设计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策略目标,实施技战术、身体、心理一体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美国青少年户外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因素和"新体育"理念是推动美国青少年户外教育发展的催化剂、美国社区学校和国家青少年户外法案加速了户外教育的发展步伐、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实践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了户外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美国户外教育具有教育模式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育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与靶向性、教育评价体系的整体性与灵活性等特征。提出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青少年户外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户外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开发贴近青少年兴趣的户外课程,丰富青少年户外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