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道德教育之所以应该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对学生独特性的尊重,对学生当下生活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道德主体性发展的关注和强调。  相似文献   

2.
提倡培养创新精神其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创造的人才,培养创造人才离不开独立人格的培养,独立人格是指具有进步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人的尊严,具有独立见解和独特个性的素质品格,这种独立人格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品格,事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其潜在的天赋和才能,尊重其个性和差异,引导其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02,(11):51-51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权利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1990年8月,《儿童权利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儿童的权利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也相继通过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未发展充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他们。同时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利,以防伤害他们未充分发展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一种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人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教育的人道精神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尊重关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无论怎样提倡教育的人道精神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爱护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幸福、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是每一位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班级管理中尊重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学生是具有独特人格个性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是权利的主体,要转变班主任角色,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7.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我觉得可以从本文中的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新方案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对此,我们在课改试验中有如下的思考与尝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他们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为此,评价应加强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地选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发挥其个性特点。如:允许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等形式确定选择考试内容的顺序;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重新完成一份内容不同的试卷;允许学生…  相似文献   

9.
宽容     
常说对待学生要民主、平等。而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宽容与接纳,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边德双 《文教资料》2007,(36):147-148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故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五、培养学生的乐学心理。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国民教育、普及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即意味着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权利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1990年8月,《儿童权利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儿童的权利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也相继通过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未发展充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他…  相似文献   

13.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早期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品格教育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近年来,人们对品格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考虑,认为可以把品格教育理解为综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焦点是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关心人的社会群体。促进品格教育的因素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积极的角色榜样;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使命和标准;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提供参与道德行为的机会;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华丹丹 《陕西教育》2010,(12):15-15
(一)教师 1.教师观念的改造。教师要充分理解自由和纪律的内涵.理解教育目的。学生有自主发展的权利.学生有创造的愿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一个班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育才先育人,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构建完美人格,做好人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渗透与时俱进的德育思想,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几年前的马加爵案留给我们的阴影还未散去,几年后的药家鑫案又备受关注,触犯法律者注定受到制裁,但留给社会的思考很多: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并非个案,个别青少年违法犯罪暴力案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心语马卡连柯说,任何教育都应该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该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教师使用惩戒也是一种教育,因此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可以不尊重学生,甚至侵犯学生的人格权利,比如随意侮辱学生、随便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9.
教师爱岗敬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袁光仁 《教书育人》2008,(11):38-38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班级里,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监督权;在校园中,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去尊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