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话公关理论强调组织和公众通过平等对话构建良好关系。本文从对话公关的视角审视政务微博的对话缺陷与可行性,提出政务微博应从革新理念、深谙功能、主动发声三方面进行创新转向,促进政府和公众构建和维护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2011年2月28日到2011年3月28日期间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366条微博消息,对"微博问政"进行叙事学研究。结果发现,"微博问政"的叙事总体上同其他微博叙事没有什么差别,博主北京市公安局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对话交流,主动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听取民众意见。其在"平安北京"的操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公安角色定位,能够使用平实的语言,主动公开信息,低姿态地进行问政工作,服务大众。同时,微博提供给民众更大的舞台空间,这逐渐影响到话语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为主,以解释、沟通、引导为目的的内容为数有限,对微博评论的回复率较低.笔者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展示的是当前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一种“微关系”,政务微博是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打造的一个“关系场域”.研究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李峰 《新闻世界》2014,(5):130-132
公安微博是政务微博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中,公安干警往往出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使用好公安微博及时有效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舆情应对的"一线阵地",公安微博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伊始就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的信息,让公众尽快获取事件真相,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如发现谣言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批驳澄清,扮演好权威信息发布机构和政府执法机构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7.
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不断涌现,构建了政府官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新平台,但是政府官员微博是否真正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和社会效果也受到争议和质疑.本研究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对三个较为典型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微博进行考察,分析政府官员个人微博在传播定位、传播内容、互动性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作为一种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新渠道,政府官员个人微博的具体功能何在,回答它能否有助于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对政府形象、政策传播是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等问题,并尝试对这种新的官民沟通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浪微博上的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有1 917个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其中公安微博数量占政府部门微博比重最大。研究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机构微博,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微博仍存在分布不均、互动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新浪微博对政府机构微博的管理也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11年被研究机构誉为政务微博发展的元年,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新渠道,越来越为网民所接受,并在危机公关、形象传播和公众诉求受理等方面发挥了网上通道的作用. 网络微博工具的出现及其用户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传播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单向传播,到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传播,再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多维传播,人们信息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传播新技术面前,社会个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发布权、接受权和公共传播权,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交往行为和舆论发生机制产生了深刻变革.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格局,先是从政府一方主导的单向宣传,转变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进而发展到官员与民众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宣传到传播,再从传播到对话交流,反映出社会文明在技术推动下的一种进阶.  相似文献   

12.
依托于Habermas的公共领域和Dahlgren的构成性三向度理论,本文探讨了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本文认为,从结构的角度看,微博颠覆和重构了我国现有公共领域的格局;从再现的角度看,微博为信息和意见同时提供了最大的可视性;从互动的角度看,微博成为民意平台的同时,也让公众与媒介、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扁平化和互动行为趋于前台化.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于Habermas的公共领域和Dahlgren的构成性三向度理论,本文探讨了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本文认为,从结构的角度看,微博颠覆和重构了我国现有公共领域的格局;从再现的角度看,微博为信息和意见同时提供了最大的可视性;从互动的角度看,微博成为民意平台的同时,也让公众与媒介、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扁平化和互动行为趋于前台化。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和厘清政府、媒介、公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政府在微博平台上设置有效的新闻议程,最终完善政府微博,从而达到民政沟通、舆情监督、舆论引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婧 《东南传播》2014,(10):106-109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在风靡城乡的同时,也在微博上引起了公众和媒体机构的关注。通过抽样,对媒体机构微博关于"广场舞"话题的报道数量、发布形式、发布时间和报道角度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在微博舆论场中,公众和媒体机构共同建构了"广场舞"这个社会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政府微博快速发展,成为政府加强与民众信息交流沟通的新平台。当前,我国社会急速转型,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微博发挥着信息发布、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本文从政府微博的功能出发,探讨政府微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静 《东南传播》2016,(2):93-95
自2009年以来,政务微博以传播消息的快速性、丰富性和贴近性等特性迅速发酵,并在信息传播、问政于民、形象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对话理论的视角来看,官微的内容发布仅是单方面的符号展示,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沟通。本文以@西安发布为例,@西安发布在2015年9月的微博影响力报告中成为陕西影响力最大的政务微博,在微博的运营上属于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对其信息传播、问题导向、公众参与、解决措施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西安发布存在的问题以及它的成功对其他政务微博的借鉴意义,使政务微博能够不断发展,成为真正解民忧的有效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闵生 《民生周刊》2020,(2):62-63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 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已经达到13. 9万个。公众通过微博对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发表意见,对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诉求,在微博上形成广泛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