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再谈学科教育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安 《教育科学》2003,19(4):43-46
在我国,学科教育学已构成学科(科学分支)。学习学科教育学、发展完善学科教育学理论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工作。本文从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现在的教师教育体系出发,探讨了如何促进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回答了“教师的专业是什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科教育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其考察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基于多种不同的视角。基于不同视角的分科研究,根源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现实的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满足着专业分化与研究者“栖身”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各分支学科的自我封闭色彩较浓,不同学科之间往往过于强调独立与独自,忽视关联与协作;与学科之间有“分”无“合”的问题相联的现象便是中国教育学界长期以来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与理论争鸣,对话之难、协作之难似已成为一种顽症。故此,教育学分支学科当在深入研究各自“学科层面”的前提下加强结合与融通,以便达到对教育问题的全面把握与整体解决,并促进不同学科的彼此互济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教育瞭望     
《教育》2006,(23)
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教育学究竟做了些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做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怎样做?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以反思的方式屡屡探讨的问题。这种反思近年来显得更为广泛、深入。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摘文《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文章认为我国教育学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与进展的同时,其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并将继续面临一些困扰研究者思维的悖论性问题。其一,是教育学研究中的“说”与“做”问题,克服这一问题,应基于现实(并非囿于现实)来构建应然取向,基于事实来引导实践规范,少“说”(教育),多“做”(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教学论结构格子”概念及其特征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在德国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曾以不同的角度、视角和研究侧重点而形成了5大类批判教育学,具体分为:先验论—批判教育学(die tranzendental-kritische Pada gogik)、批判—交往教育学(die kritisch-kommunikativePadagogik);批判—解放教育学(die kritisch-emanzipatorische Padagogik);批判—唯物教育学(die Kritische-materialtische Padagogik);批判—合理教育学(die Kritsch-rationalistischeP(?)dagogik)这5类批判教育学分支,分别从批判理论的交往、解放、合理及知识兴趣等批批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与结构主义方法论进行探索.闵斯特学派课程理论,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这些批判教育学思想与理论.闵斯特学派从研究教学论或学科教学论中得到启迪,并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论结构格子”(didaktische Strukturgitter)的方法论和决策策略推广到课程开发与课程研制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齐梅  柳海民 《教育研究》2006,27(2):28-32
可证伪性是科学划界的标准。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原理理论,即通过经验世界本身来确立新的基本假设,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出现象的普遍特征,它是建立于原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演绎推理体系。教育学原理属于基础研究学科,而且是所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基础。迄今为止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仍然是教育哲学性质的,是哲学原理,而不是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承自己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的科学原理体系,其基本问题源于教育的基本矛盾,即人类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社会知识文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基本问题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和学习问题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1901—1915);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1915—1927);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927—1949)。在此基础上,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了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和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育学的教学、科研队伍中,近几年,一位中年学者从浙江绍兴崛起,因其成果迭出而令人瞩目。他就是王松泉。松泉同志最初引起同行专家的注意,是因为他大气磅礴地提出了建设语文教育学学科大系的宏伟构想。在他的构想中,语文教育学应该由一个庞大的“学科群”所组成。对于他那种强烈而卓特的创造意识、善于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点上催生出新学科的开拓精神,人们在惊喜之余,不能不感到钦佩。本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在继续分化的同时实现着高度的综合,即在众多学科分支之间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探讨教育改革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分析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结构、确立"谁来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这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已经上升为世纪之初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在阐释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调控以及反馈总结等问题,对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对象、原因与目的、手段与途径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教育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走过了从教育测验到教育评论的历程,形成了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评论理论,并且这一学科群落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些理论和学科群落并不成熟,许多人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清。因此,很有必要从多角度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并对该学科群落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存在着执着于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而遮蔽事情的整全,或者对自身之外的有限经验痴迷与崇拜,从而视局部经验为普遍真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教育经验主义现象就其表征来说,主要有人们对局部经验的趋之若鹜、对教育理论的简单轻视和对方法、技术的情感偏执;教育经验主义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者具有亲和力,而教育理论又过度学术化,说到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运行着不同的逻辑。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显然阻碍了教育实践境界的提升,对教育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为了消解这一现象,教育研究者需要揭示教育经验的局限,自觉改变教育研究的形象,并探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种逻辑的会通。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效率与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不同,教育有其独特的效率原则。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相互联系、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单一依靠政府或者单一依靠市场都是有缺陷的,需要一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发挥辅助作用的混合机制,这种混合机制比任何一种单一的机制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育决策过程中存在众多信息失真的现象,其中部分是由于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研究者和决策者各自对政策信息的把握不到位,以及政策信息在三者之间不良传输而引起的.要避免此类信息失真,就应提高三者自身的素养和优化三者间的信息传榆渠道.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是立足现实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引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创新的文化变革。立足教育现实,反思教育的传统,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历程,进行教育创新,改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规模、质量、效率和效益是高等教育经营的四大要点,追求规模、质量、效率、效益协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有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率和规模效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能促进规模的发展,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应把教育经营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9.
教育工学旨在寻求一条理性的和可操作的路径,以连接教育思想、理论与教育实践。虽然像教学设计这样的探索已在进行,但在教育学立场上的教育工学探索仍然没有成效。教育工学在今天的提出,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1)作者个人的相关理论思考;(2)教育学科自身的完善;(3)教育实践的发展。三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教育工学的提出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常识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常识是主体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素养的总和。具有主体多元性、内涵丰富性、展现的直觉性和性质的两分性等特点。研究教育常识有助于教育实践,这表现在教育常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鲜活反映和能够向教育理论转化,同时还有助于教育常识自身,这主要表现在扩展教育常识范畴和影响教育常识表征的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