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听写,觉得新颖的听写方法确实能使枯燥的听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认真,记得主动。一、先积累后听写(适用听写一篇课文的词语)师《:落花生》一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检查大家词语积累情况。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把你已经积累的词语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多又对又快。学生独自写词语。(一分钟)师:下面汇报你积累了几个词语。师:现在老师把这篇课文应该记住的词语读一遍,没有写的同学请补在后面。在批阅时,如果学生积累的词语写得对就给予加分,对一个词语加5分。这样,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致一下子…  相似文献   

2.
教第七册《电路》这课时,课前我只是根据实验的需要,详细地向学生布置了需要准备的“导线、灯泡、电池”等材料。到上实验课时,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家里准备材料时就组装好了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了。上课一开始就有同学告诉我说:“李老师,我组装的电路亮了。”这时,我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学生正在等着我布置作业。一个学生说话了:“每个生字写两遍,后面组个词,再让好朋友听写一遍。是吗?魏老师?”我发现学生的脸上都没有一丝高兴之意。看来,我日复一日固定不变的作业布置模式已经让孩子们厌倦了。一丝愧疚涌上心头,我话锋一转:“同学们,那你们想怎么写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回家读读课文就行了,因为我已经会写生字了。”  相似文献   

4.
1背景近期,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市级公开课活动中,高一年级开设了一节《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第二课时)》的公开课,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欢,也得到了听课的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现把课堂场景片段重现,供同行分享及借鉴.2场景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是否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忙解决?(因为在课前先让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一开始场面就显得活跃,同学争先恐后,老师也立马被场景激发了激情.)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6.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听这样的课,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站在环形跑道起跑线上的选手,在“啪”的一声枪响后,原本都应该围绕环形跑道前进的,结果是大家都溜出跑道,四散奔跑。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的,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课时重点。从我们的常...  相似文献   

7.
王生 《教师博览》2004,(1):11-11
快下课了,又到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望着学生们几近哀求的目光,我灵机一动,大声宣布道:“今天老师不留作业了。”“老师万岁!”下面一片欢呼。“但要求每位同学围绕今天所学的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请大家拿出你最精彩的问题,到下节历史课时考一考老师,让老师也尝一尝做作业的滋味,记住要附答案哦!”学生们又是一片雀跃。于是在课下,学生们对这一教材中的重、难点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他们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钻研思考,相互磋商,几乎每人都为我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又上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  相似文献   

8.
快下课了,又到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望着学生们几近哀求的目光,我灵机一动,大声宣布道:“今天老师不留作业了。”“老师万岁!”下面一片欢呼。“但要求每位同学围绕今天所学的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请大家拿出你最精彩的问题,到下节历史课时考一考老师,让老师也尝一尝做作业的滋味,记住要附答案哦!”学生们又是一片雀跃。于是在课下,学生们对这一教材中的重、难点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他们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钻研思考,相互磋商,几乎每人都为我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又上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  相似文献   

9.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钱晔 《考试周刊》2014,(89):45-46
<正>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总会留意到:部分同学一听到这节课是作文课,立即眉头紧锁、苦不堪言。等到老师布置好作文题目后,那些同学又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可等两节课结束时才发现部分学生竟连一个字也没挤出来,哎,怎一个惨字了得。虽然明知道学生痛苦,可语文老师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让学生不写不练作文,因为中考中作文高达60分,占中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11.
"王老师,李凯把田昊弄哭了。"语文课上,我刚布置完同桌听写生字词的作业,就有学生告状了。唉,这帮不安分的小调皮,真拿他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下课了,老师们陆续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某老师,你们班的某某同学这节课又开始捣乱了……”“某某同学真是屡教不改,你看今天又错了这么多……”“某某今天又没有完成作业,我一定要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办公室的门又开了,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复式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好小助手,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把复式课上得生动、活泼、紧凑。小助手可分为语文、数学两种。小助手有以下几项工作可做: (一)布置机动作业。当大部分同学做完规定的作业后,小助手可把老师预先准备好的机动作业挂出来。 (二)检查简单的作业:如式题,由小助手报答数,学生互相交换批改;也可巡回检查同学的作业。 (三)主持听写、视算和听算。 (四)带领同学到室外朗读课文。教师要热情、耐心地对小助手  相似文献   

14.
星期五早上,上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照例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今天的作业是:一、抄写生字词,一排字一排词,星期一老师听写;二、背诵课文,星期一老师抽背。”谁知我的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教室里一下开了锅,埋怨声、叹息声混成一片,就连平时最听话的孩子虽然不吭声也是一脸的不高兴。看见学生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我生气地大声问:“怎么?老师留的作业多吗?”许多学生见我生气了,马上安静下来。只有崔志不满地说:“本来就多嘛!”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名学生平时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补交的作业也常常是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5.
朱瑛 《福建教育》2006,(11A):29-30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了解的“零”起点上。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课外生活》2008,(10):29-29
<正>我们都喜欢李老师。他上科学课不仅面带微笑,而且充满乐趣。有一次上课,李老师说这节课先做个游戏。同学们一听要做游戏,都高兴得叫了起来。李老师准备了两本书,把其中的几页纸相互交叉,叠在一起,说:"我们来进行拔河比赛吧!"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了讲台,其中一名同学说没有绳子呀,李  相似文献   

17.
听了成都一位李老师(因不知其名.这里称李老师)的一节研究课《夏感》,感触颇深。这节研究课,李老师首先围绕“一疑”、“二好”、“三关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建森林”.然后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探究其好在何处——“栽树木”.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8.
王静邦 《教育文汇》2013,(13):43-43
一节语文课上,我说要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话音刚落,后排一位小组长站了起来。“报告王老师,我们组刘小刚同学没做作业,他说忘了带。”“老师,他常常说谎,经常不做作业,就说没带来,数学李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信你翻翻他的书包,作业本就在书包里。”同桌的女同学也指着刘小刚说。这时,全班同学哗然,目光齐刷刷地扫向刘小刚。小刚一见这阵势,便慢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但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19.
正镜头一: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此时窗外的秋阳正明媚,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学生迅即跑动起来了,教室里的同学们可是躁动不安了,部分同学的屁股早已从板凳上挪起来,就等老师那一声"下课"。只见老师不紧不慢地继续着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课堂全面总结,作业布置"一、二、三"。而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喂,您好!是黄金涛的妈妈呀,有事吗?""他最近表现怎么样,又给你添麻烦了么?""又查岗了。"黄金涛沮丧地说。"没有,没有,这一段时间他语文作业完成得很好(其实只写了语文作业),中午课前听写也跟着写了(英语单词一个不对,语文也只有一两个词写对),迟到次数也少了(由一周迟到十次到迟到七八次,因为他每天上下午都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