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  相似文献   

2.
《家长》2008,(Z2)
"孤独"在心理学里是这样解释的:"渴望亲密关系却无法获得满足的消极心态。"实际上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有很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越紧张,孤独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的自我意识鲜明而强烈,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诗人深永的宇宙意识是自觉而明确的。在时间方面,他已超越个人的生命意识,演进为一种历史意识;在空间方面,他能忘却小“我”,瞩目于社会人生。他的忧患意识萌发较早,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不断浓郁、深广,升华为悯时忧国的思想情感,这明显高出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他悲苍的孤独意识,出自爱国忧世的襟怀,是在探索时代与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它既不同于沉沦者的孤苦无依,亦不同于隐逸者的孤独寂寞,而是一种伟大的孤独感。 陈子昂的自我意识是与群体意识相结合,跟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它不单属于自己,更属于社会与时代。  相似文献   

4.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期。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们这代人童年的幸福是我们是独生子女。但话说回来,我们同时又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孤独感。因为这种孤独,所以我们更渴望伙伴,跟周围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觉得特别珍贵。那些时光会让我们记很久,比如捉迷藏、扔沙包……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和他的《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贯穿着社会批判的题旨。人在现代生存环境中的精神孤独,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凄苦,就在于被遗弃的境遇中的孤独。《城堡》中的k也有不被社会接纳而在多舛命运中跌摔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现当代的世纪病,  相似文献   

6.
品味孤独     
捕捉你心灵深处的故事吧,感动了你的也将感动我们。我站在风中,品味着孤独在味蕾上跳舞的滋味。何为孤独?有位男孩说,他是十五岁的时候开始体验到孤独的,有时感到挺好,而有时又感到寂寞和惆怅。有位女孩说,孤独感往往是在最热闹的时候或地方悄然袭来。爱因斯坦也说:"我实在是孤独的旅客。"每个人自打出生起便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孤独注定要与我们相伴一生。它是个时好时坏的朋友,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人一生中相伴最久、最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马尔克斯于1967年写出了《百年孤独》,并因此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本人也就不再孤独了——或者说,也无法再孤独了。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马尔克斯更是其中旗帜鲜明的一个挑战者:“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很“复杂”的作家,这与他极富魅力的孤独感有关。沈从文孤独感的生成源于他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奇特的人生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由孤独外化出的怀疑与否定精神左右了他一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10.
通过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毕业生中,孤独感普遍存在,半数的个体时常感到孤独,约十分之一的个体长期感到孤独并且难以排遣。工作、人际、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度是影响孤独感的主因,也应成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有关调查显示:在991名大学生中,有146人经常感到孤独,占14.7%;有686人偶尔感到孤独,占69.2%;经常或偶尔感到孤独的学生比例高达83.9%,只有152人没有感到孤独,占15.3%。这说明大学生中孤独感的覆盖面很广。随着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孤独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如今正在象牙塔里享受青春时光的大学生们,孤独感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本文通过研究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问卷以及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以及孤独感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也提出一些对于心理干预的建议,旨在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此调查采用Loneliness Rating Scale孤独量表(Scalis,Ginter&Gerstein,1984)对洛阳市400名大学生的孤独感频度和强度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男女生在孤独感频度的颓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二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加频繁和强烈的体验着孤独.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本想要阐明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只是他摆脱现实孤独的一种策略。通过作品,他在精神领域与各种思想展开对话,并把自己从现实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影响网络使用者孤独感的因素.方法 用UCLA孤独量表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的孤独情况进行测试,并测量了孤独感与网络服务内容及人格特征(The-Big-Fivc)的相关.结果 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整体样本孤独分数与网络服务、宜人性人格因素有一定的相关.不同性别之间的人格变量与网络服务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结论 孤独感的产生是人格倾向与网络服务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  相似文献   

16.
读鲁迅,是感动。他说:“忘记我”,可是我相信他的读者不会忘记他。读鲁迅,读出了孤独。仿佛有一个时代文化老人在如豆的昏黄灯光下,静静地踱着步,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我分明听见了他强烈地撕扯心脏的声音,他想让人们听见他的声音,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并非“振臂一挥,应者云集”。他是孤独的,因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独特的体验,孤独意识存在于每个主体的内心之中,并且它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出现在每个人身上,作为少数民族诗人的萨都剌在注重体验生活孤独的同时,会深刻而又真切地体验生命的孤独,并将孤独感注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以他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生命本体与生命存在的结合,他用诗歌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在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知音难觅的寂寞也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叹.  相似文献   

18.
鲁迅深刻的思想与他长期在孤独中沉潜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的孤独感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孤独感对其创作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深了作品的深刻性和文化内涵,使其充满哲学的思考。鲁迅的孤独感与时代的精神气质对接并融合,表现了立人的精神,印证了中国涅向前的趋势。研究鲁迅的孤独感对探索现代中国人心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育与育人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6B):57-57
记得二十多年之前,有个学生问我,是孤独好,还是合群好。她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开始有了孤独感之后,就常有惶然不安之感。我告诉她,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有过孤独的体验。上高中时,我曾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多么的孤独啊。老师竟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还要我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这在当时可是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频繁使用社交媒体是否会加剧孤独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术问题。本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取决于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的关系。对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与亲朋好友的线下交往和亲密关系,因而对孤独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也取决于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常态化使用能够缓解孤独,而病态化使用则会加剧孤独。研究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存在阶层差异。如何提高社会下层民众的数字文化资本以使其养成更加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