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在生命成长中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体验和潜意识的价值指向,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同时也包含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2.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叙事是笔者在研究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特指的叙事,即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的生命故事。而生命故事是指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中所形成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体验和追求,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和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生命叙事具有自我性、日常生活性和生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体验,即通过感官来感知,"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生命叙事是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它把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既要切入又要超越个体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对人类的现实境遇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苦难与意志的同情和超拔,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既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境界,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探求人类精神的出路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的小说最基本、最核心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6.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质朴而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命与生活。文章从路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命追求等方面入手,从而感悟路遥小说中的生命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人生经历中的漂泊经历规范着沈从文生命中的漂泊体验必然凝结为对生命自由和生命意义永恒的追求,幻化的沈从文的创作中具体体现为浓郁的乡情乡愁和人生飘忽、生命脆薄的感慨,精神漂泊的痛苦使沈从文在追求现实生命自由的理想的幻灭中走向对纯抽象的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8.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在场的课堂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经常出现生命不在场的现象,表现在生命主体缺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缺少体验分享。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期待性体验与追忆性体验等体验模式来回归教育本真。建构生命在场的体验式政治课堂,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它成为诗意生活的驿站,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旅程的人文港湾。  相似文献   

10.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即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生命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用生命哲学反观现实中的幼儿园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的功利主义--生命意义被消解,教学与生活分离--生命的根基失去,教学的高控制--生命的灵魂与创造性泯灭.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体验与生活,彰显幼儿的个性与创造性,使师幼成为平等参与的体验者.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和根本,从广义上来说,生命教育也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在追求有效德育的今天,我们发现,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种专题式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为此,我校积极实施“生命体验、生命叙事、生命宣言、生命故事、艺术引领”五种德育教育方式,提高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强调“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有识之士也早就呼吁:作文要真正表现出一种人文意义的关怀,让写作主体从技术的迷信中回归自我,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多一点激情的发挥,多一份创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它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因此,“生命”是教师叙事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师叙事的核心特征。教师叙事也是教师实践的固化和凝结,课堂生活实践是教师叙事的源泉,课堂生活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叙事的主题,追求课堂实践的自由境界是教师叙事的鹄的。由此,教师叙事便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在生命体验视域里,主体性德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活动。其展开路径首先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其次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再者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和非道德践行为表现形式。生命叙事和生命省思最终以生命践行为落脚点,三者在创造真善美过程中使道德学习主体得以生命超越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生命应拥有包括多层次需要的完备的生命结构。所以,小说应该从对人的物质存在形态的考察上溯到对形而上的精神境界的叩问,积极地赋予并强化生命结构提升和转化的功能。在小说创作中应当实行生命叙事和主体性抒情,作家在深刻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人类的理性精神,实现对人的生命的关切、构想和追求,为人类铸造一架精神攀升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从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教师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详述了一所学校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生活不仅是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值得追求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主体走向生活的细节深处,去日常体验、累积经验,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人和事实本身。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生命活动特殊性体现在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存",而是要追求这种生命存在及其生活的意义。教师情怀的生成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以教育生活为慎思和审美对象,呈现的是教师职业生活道德化情感意志力和审美化追求心灵力量,进而生成热爱教育、守望教育、享受教育职业精神和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叙事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叙事题材通常可以从文学作品中选取、从他人生活中选取、从自身经历中选取;叙事大致有语言形式叙事、图片形式叙事、影视形式叙事和表演形式叙事等。  相似文献   

19.
有些批评家认为林白的学叙事缺乏独特的生命体验,其价值“首先并非诗学/艺术上的,而在于体现权力关系的政治化方面”.其实不然.林白的学叙事同样具有诗学价值:这不但表现在林白本中总是流淌着女性独特而丰沛的生命体验,异样而鲜活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林白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上.同时还表现在她的生命叙事对西方生命叙事的非理性和东方生命叙事的意识形态化的超越上。因此我们说林的艺术世界是个体化的,林白的言说在90年代的中国坛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德育对生命解读的主要范域1生命存在的过程解读生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教育大学生,生命过程不可能一番风顺,因为人是有追求的生物体,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会追求更高的心理满足。所以,只要有追求就会有困难,经历困难获得的成就会更显珍贵。所以说,生命存在于传承生命和文化的过程中,在于体验人生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如意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灾难过程中,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