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表达艺术关耳孟子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系孔子嫡孙。孟子一生推崇孔子,继承宣扬孔子仁政思想,某些思想且有发展。他孜孜以求,致力发展儒学,被后人称为儒家的“正统”...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文仅就孟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作一个肤浅的评价。“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的“君子”、  相似文献   

3.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孟子十分敬服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第2章)他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孔子的学说。孟子“受业子思门人”(《史记》卷74《孟子荀卿列传》),学成之后,怀亚圣之才,游说诸侯,但都受到冷遇。当时诸侯都认为他行“仁义”之政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因此他“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孟子》散文尚未脱尽语录体,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孟…  相似文献   

4.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战国中叶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孔门后学、属于子思一派。他一生的遭遇与孔子相似,壮年以后从事教学,有弟子数百人,他经常带领着他们到梁、齐、宋、鲁、滕、薛等国去游说,但也终究未被任用,故“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正象《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可靠文献一样,《孟子》也是研究孟子哲学、政治、教育思想的直接材料。由于儒家在教育实践中是把德育摆在首要地位的,故本文专就孟子的德育思想作些粗浅的议论。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提出过很多深刻的思想,两千年来不断给人以启迪。孟子提出"性善""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不仅通过自身实践授徒讲学,培养出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当时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于后世。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生知”与“学知”的矛盾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其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论语*季氏》,以下引证只注篇名.)孔子的“生而知之”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学而知之”包含唯物主义内容,由此形成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他还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虽然承认“生而知之”,但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此说明孔子崇尚古人勤奋学习求得知识.勤奋学习,对适应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不断学习.否则,他将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9.
博仔 《湖南教育》2004,(3):12-13
名家小档案: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因其得孔子思想之嫡传,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在历史上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教育思想关键词:性本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10.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孟子十分敬服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第2章)他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孔子的学说。孟子“受业于思门人”(《史记》卷74《孟子苟卿列传》),学成之后,怀亚圣之才,游说诸侯,但都受到冷遇。当时诸侯都认为他行“仁义”之政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凼此他“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苟列传》)。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书中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它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性善论”。本文从性善论入手,论述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为历代许多数教育家所推崇。孟子称赞孔子的经验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朱熹也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一、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博深的学问,就必须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孔子的启发式教育精髓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教育艺术》2002,(11):40-41
孟子继承孔子的教学方法 ,并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发展 ,提出了不少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 ,其中有不少至今还值得借鉴。孔子主张教育者必须“正身” ,即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又说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同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他说 :“大人者 ,正己而物正者也 ,”(《尽心上》)“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大人物要端正自身 ,外物才能跟着端正 ,天下就会归顺了。由此出发 ,孟子主张教师首先必须端正自己 ,用正道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两千多年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勿庸讳言,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也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孔子的教育思想,自然不能不受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但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又不会不对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有所突破。事实也正是这样,记载在《论语》中的孔子的“教学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当时便有进步意义,至今仍闪烁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批判地继承孔子的“教学论”,对于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编写出有中国气魄的教育学来,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作家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的《孟子》,(共七篇),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民  相似文献   

18.
至圣———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亚圣———孟子,他承袭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兵圣———孔武,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孔子兵法》,被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奇书”。史圣———司马迁,汉武帝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创作了不朽的名著《史记》。草圣———张芝,三国时著名的书法家,擅长章草。医圣———张仲景,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他著有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书圣———王羲之,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画圣———吴…  相似文献   

19.
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从而重视执政者的表率作用,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个传统的奠基者是孔子,并为先秦以来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他鲜明地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观点,主张治国执政要依靠德教礼义.之后,孟子强调“善教”的作用.荀子强调“隆礼”.乃至认定“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都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对于这个传统,我以为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齐艳红 《考试周刊》2013,(67):170-171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是一本集合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精华思想的一本文集。该书摘录了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及教育家的至理名言。他们在总结古人教育经验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本文主要对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对从教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