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
未来社会国际竞争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竞争的核心在创新,说到底竞争的核心就在于创新性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牢悃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代曾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在近现代却建树不多。这是我们的压力所在,也是动力所在。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中华民族要竞争取胜,就必须注重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想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新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应具备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6.
跨入21世纪后,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竞争更趋激烈,要在这场竞争中争取到主动,人才是关键.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用新的方式高效率地培养各类人才迫在眉睫.最新《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增加了"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这表明数学教育的发展已超出了以往"双基"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1998年 ,联合国《世界教育报告》指出 ,我们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未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对于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 ,尤其是人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要想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一大批在高科技领域可执牛耳的精尖人才 ,而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则是最佳突破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创新",这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技术人才时代,更是一个创新时代。因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竞争的时代.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且在十八大报告中他还亲自勾画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蓝图.由此可见,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要持续发展,并赶超美国,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疾速发展的时代,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是创造型人才竞争的时代。教育面向新世纪,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各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民族才能立足于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主席深刻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因此,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积极竞争,飞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时期。如今的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富有改革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袁艳峰 《考试周刊》2013,(59):43-44
<正>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是一个科技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新世纪。科技的进步,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创新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逐渐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力普遍不强,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国家教育局制订相关计划,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国家兴衰存亡相提并论。数学作为科技发展的桥梁,是培养创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已然成了广大教育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国际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国际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要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为此,我以为应达到如下的共识: 一、目标定位——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 21世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创新是进取的灵魂。江泽民总书记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1996年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创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象征。我们的时代呼唤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高科技疾速发展的时代,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是创造型人才竞争的时代。教育面向新世纪,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做为各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做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民族才能立足于21世纪。现在的中学生正是21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强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创新研究:基点、论域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