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联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经常就某一知识、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联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已实践多年,初步形成理论。一、联想式教学法的分类(一)知识联想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与其相关的易混淆的知识,或联想与这一知识相关的知识系统。如在讲到“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时,可让学生想一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感悟其不同,从而把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前,可让学生联想“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动力、基础作用、意义以及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等知识,从而让学生系统把握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  相似文献   

2.
曾瑞祥 《高中生》2012,(7):11-11
1.李白好用夸张手法,却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如《将进酒》一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和“烹羊宰牛且为乐,——”。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因时令、月色而触景生情.这是因果联想。  相似文献   

3.
“STAR财富”模式(软件)是由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的“认知与技术团队”(CTGV)开发的(STAR是“行动与反思软件技术”的首字母缩写)。“STAR财富”学习循环圈体现了建构主义或开放学习环境学与教的理念。教学设计理论专家施瓦茨(Daniel L.Schwartz)将这一模式的开发看成是一种灵活弹性的教学设计。CTGV想要探讨的学习循环圈重在体现有效教学的主要成分,这一实例同时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得到了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技术学家梅里尔教授等人的赞赏。在梅里尔看来,这一学习循环圈同“五星教学原理”非常相似,既是现代的,又是同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的合理成分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小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联想,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语文作文因联想可思如泉涌,一气呵成;数学因应用题联想,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美术因色彩联想,可下笔传神,笔下生辉;英语因情境联想,可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教学中,联想将成为教师捕捉学生灵感的最佳教育时机。或因势利导,或…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漫谈(二)刘得斗四、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汉字是“智能型”文字,其量多形繁,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学”,“非下苦功不可”。识字教学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义形的牢固联系(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联想类聚、按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国学。其实,《论语选读》咻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像古人那样治学外.我们能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帮助学习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议“文化论著研读”的教学要“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过长、过频,且不能自制,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健康、行为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体系做出了重大调整,并且将整个课程系统划分为“六大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便是其中之一。该任务群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和相关实践活动,形成整体感知和联想能力,能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形成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学品位。本任务群还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担负着强化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交流表达的任务,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积极探寻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尽快完成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模因论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通过讨论重复、联想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基因型和表现型模因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元”,是指在学生和课程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变量),即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而“三元整合”课堂教学,是指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以及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原理,将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重要变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着眼...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心理学上将这种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了数学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结构不完善,知识不系统。(2)复习方法不当,没有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3)过度练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探讨关系语义学的形成背景以及“系统意义”的本质.(1)关系语义学的理论先导是考赛略(1962),莱昂斯(1963)将之推向前沿,而对关系语义详加描述的是克鲁斯(1986);(2)与基于新洪堡特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场论的“心智语义场”理论相比,关系语义学的背景是形式结构主义,可称为“关系语义场”理论.所谓“系统意义”,仅限于词语“指称意义”中的几种特定关系的心理联想.(3)作为储存词汇语义的数据知识库,“词网”采用计算技术手段刻画了几种常见的词汇语义关系.词汇语义关系研究还面临着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园是一所体育特色园,自2005年建园至今,本着以“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园本教研为阵地,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本学期针对教师们的困惑,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相似文献   

14.
作文离不开联想。联想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合理的联想会使文章内容 更加具体生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不少富有特色的联想,很值得引导学生借鉴,从而打开学生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情节联想。 (1)因果情节联想。由事情“因”的情节联想到“果”的情节过程叫因果式情节联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布局谋篇的。 (起因)卖火柴(受冻)→(经过)擦火柴(幻想:→火炉→烤鹅→奶奶 )→ (结局 )冻死街头。由此可看出,运用这种方式联想故事情…  相似文献   

15.
学的“效应”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效果”、“反应”等平面概念。作为一个兼兼史兼哲的立体范畴,其特征至少有三:(一)它确指学本身四要素的相互作用、多向建构和共同生成;(二)它的运动体现出学作为历史所特有的、必然的“净化律”规范;(三)它的导向或理想化终端,便是哲学高度上的“人的实现”。通过如此考察,我们会发现:以“效应”的视角来切入学,学便具有了另种崭新的存在面貌。这基本可称作“效应的学观”的理论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学的全面、完整的认识,无疑有着积极的参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上 ,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新颖的、独到的 ,而不是对已知方法的模仿与重复”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一个好的、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 ,常常来自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背景之间的联想 ,或者新旧问题之间的因形式相似或内容相关而产生的联想。一、相似联想童年时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 ,把天空中漂浮的云朵想象成各种动物的嬉戏追逐 ,这就是因形式相似而产生的丰…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18.
潘进听 《现代语文》2008,(8):148-149
新课程“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国学。其实,《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语文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以下引用本教材不再标注出处,只注在课本中的页码以及在《论语》中的章句序号(依杨伯峻《论语译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定位于“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像古人那样治学外,我们能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帮助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李国健(抚州地区教研室)一、双边联想可以说,没有联想,创造就无从谈起。那么,双边联想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呢?先看例子,如“木头”(信息甲)和“足球”(信息乙)之间原本没有什么关系,但借助双边联想就可构成这样的思维流程:木头→...  相似文献   

20.
(一)引入阶段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