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在唐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是庸俗不堪的.往往是讽刺和抨击的对象。但在唐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唐中叶以后重商思潮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明清商人文化素质提高对经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此时许多商人在对社会地位追求的同时,尤其重视对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此时许多商人注意了自己的经商伦理道德,在经商活动中也注重了对商品知识、管理经营、掌握市场规律、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明清时期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及经商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费形态折射着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消费形态的分析,揭示身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商人,他们并没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对封建经济形式的依附心理、对奢糜生活方式的追求是这一时期商人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进行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徽州商人作为社会集团其内部可分为“豪商”、“富裕商人”和“小本商人”三个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沙皇俄国,商人作为一支新兴的势力日益崛起,政治经济影响迅速扩大,斯大林称十八世纪初的俄国是“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这时期正值俄国封建农奴制盛极一时的阶段,为什么商人能在沙俄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要了解此问题,就必须系统地探讨一下此时期俄国商业与商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商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俄国的近代历史开端于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芽产生;等级君主制开始向绝对君主制转变;“由各个不大的地方市场集中成一个全俄市场”,“一切区域、领地和  相似文献   

7.
唐代商人入仕现象在安史之乱后更加多见。唐代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买官、行贿、告密、捉钱、私觌等。而商人入仕的社会背景原因,一是唐商人经济力量增长进而追求政治地位,二是朝廷财政困难,三是官场日益腐败为商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从总体上来说是卑下的,这与当今商人的境况大不相同,许多学者认为贱商法律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儒家义利观的影响。但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学者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明清时代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江南地区商业繁荣。更有学认为明清时代士商关系和社会阶层分化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有所变化,商人的职业得到一批儒学大师的承认,士商关系更为密切,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发展朝“士商农工”新四民观演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业起源何时、何地、何人,历来众说纷纭。商业作为一种职业行为形成于西周时期的洛阳,但西周实行的是“工商食官”制度,所以那时候所说的商人,实际上是商奴;而真正的自主经营、自由商人则产生于郑州的新郑,也就是说郑州才是中国自由经商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近年来,对于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包括徽商在内的徽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文章从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晋商、徽商账簿的会计分析,对晋商、徽商的资本组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中国海商活动的范围进一步向西延伸;海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海商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士人一反传统的抑商老调,开始对商人与商业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对中国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福建地比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失和分析法在全国,福建省二个层次上对台湾、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和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对上述五国和两地区在福建的直接投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福建利用外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海外宁波帮杰出代表吴锦堂于1910年回国参加了南洋劝业会。他此行有四个目的,一是携自己在日本生产的安全火柴参展,二是衔浙江巡抚之命劝说侨商赴浙考察、投资,三是动员侨商赴汉冶萍公司考察、入股,四是为商舰协会募集资金。吴锦堂南洋劝业会之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向海外经商和移民,其活动范围主要是日本、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和中南半岛的一些国家.至清初以前,上述各地华人华侨的职业以经商为主,他们凭借辛勤艰苦的劳动和敏锐超卓的商业智慧,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本文即从市场开发、商品创新、资源配置、合作关系及经营方式、经营原则等方面,对明代海外华商的经营活动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以商会和丝业公会为主体开展的中关丝商交往,直接促动了中国丝业的改良。丝业改良一时成为中国丝业界议论的焦点,但讨论和建议多于行动:作为丝业改良的中心环节——蚕种改良和缫丝技术改良难收成效;谋求生丝直接对外贸易的活动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而美国丝商支持和参与的中国丝业改良活动也并不顺利,他们以高校为依托的丝业改良与推广,以及参与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困难重重;而中美合建的上海生丝检查所只能勉强维持。中关丝商交往的直接动因是美国丝业界为谋求充足而廉价的生丝原料,但改良华丝,扩大对美生丝出口对于中国丝业来说也不无益处。从这个意义说,中国丝商错失了扩大对美出口的极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徽商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在中国明清经济发展史上叱咤风云,雄踞商界数百年的一代徽商,以惊人业绩鲜明特色、突出形象引人关注。怎样看徽商?徽商精神是什么?成为徽州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徽商”,可能有助于人们历史地、整体地、全面地把握“徽商”。徽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徽商是一个特定人物群体:徽商是一部时代创新史诗;徽商是一份珍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从事中暹海上民间贸易的商人由侨商、海商和外商组成,其资本经营方式有自船自营型、合资型等类型,并体现出分散性和家族性的特点;商品结构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和日用生活必需品;商品的交易过程包括收购、贮存、运输、销售和结算等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清末商办铁路的认识存在四大误区,有必要加以辨正。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虽然这些资金与中国铁路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但外债是靠不住的;各省的商办铁路都是有规划的,都充分考虑到与邻省的联接;铁路商办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不俗的修路实绩,有些商办铁路的成绩不理想,恰恰是因为受到“官”的干扰;商办铁路公司的贪污腐败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20.
论晋商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西的民风、文化积淀以及重学而保商的独特认知,他们将道德因素注入经营活动,形成了诚实守信、以义求利的商德规范和贾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