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三峡工程的迅速进展,三峡化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水位变化,原有的物古迹、地下考古遗址的命运将如何呢?人们还会问:究竟三峡化的含义是什么呢?2003年6月1日—6月20日的《北京青年报》为此作了《触摸峡江明》的16个专篇,同年《物天地》6月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6):F0004-F0004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全国性的评选活动。这次评选出来的考古大发现项目是最具学术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的。本丛书即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精选了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编为一本书。这些项目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太鹤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2):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市区发现元代建筑基址最近,天津考古工作队在城市考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挖掘大直沽天妃宫遗址时,揭露出依次叠压的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了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建筑构件和各类生活器具。这是首次在天津南区范围内发现的元代建筑。专家认为,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确定天妃宫的始建年代,确定金代直沽寨、元代海津镇的具体位置,研究天津城市史、传统的期的妈祖文化、天津古代建筑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天津考古获重大突破@程实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5):F0004-F0004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全国性的评选活动。这次评选出来的考古大发现项目是最具学术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的。本丛书即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精选了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编为一本书。这些项目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曾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文物考古研究的带头人彭适凡研究员 1960年历史系毕业彭适凡在中国南方文物考古领域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1984年起任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兼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由他主持发掘的新干县商代大墓被评为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受到...  相似文献   

7.
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美联合三峡盐业考古是中国首次盐业专题考古。考古发现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全面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古盐业遗址具备旅游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完全应该作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值得旅游界与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10):F0004-F0004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全国性的评选活动。这次评选出来的考古大发现项目是最具学术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的。本丛书即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精选了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编为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许多古代城址全面勘查或局部发掘,本参阅一些考古和历史学的献资料。整理研究发现:中国明的历史何止五千年,华夏史前期的城池遗存充分说明中国明“肯定一万年”。本着重就中国“万年明”呈现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相互结合,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城池化上的史实进行了理论探讨,印证恩格斯“筑城,人类明标识”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控削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005年9月26日开工,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成为继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之后的又一特大型文物保护工程.自2004年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各省市有关考古专家对淹没区文物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取得了一批重大考古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现代新材料来保护古代材料是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青铜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中,所用材料既要与文物相容性好,又要不损坏原器物上的考古信息、外观色彩与光泽。但经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复合封护剂在青铜文物保护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的元中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元中都的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积极研究元中都,在考古调查和文献研究方面各有建树。研究范围也从元中都遗址的认定、元中都的建筑格局等内容,扩展到分析元中都兴废的原因、评价元中都的文化价值以及元中都的保护开发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著名人类学家塞维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平等到不平等大抵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游团—部落—酋邦进入到国家文明。而酋邦制则恰恰是部落到国家过渡中的中间环节,它既具有一些部落的痕迹,同时又更具国家的特点和性质。陶寺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和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实物和资证。文章通过对陶寺遗址的主要发掘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陶寺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谷地区发现多处自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本文从这些考古遗存的地理分布入手,结合平谷区的地理环境,具体分析重点遗址分布的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探讨该区域的考古文化序列、族属以及早期区域地理特征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平谷区的早期历史,而且对于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整个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早期区域人文地理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目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秦汉时期南越国历史及岭南文化继续展开集中的研究。具体的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南越国的考古发掘报告;南越国遗址和建筑成就的研究;南越国遗物研究;南越国墓葬研究;南越国重要历史人物研究;南越国对内对外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研究;南越国人民生活习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物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开发利用考古发掘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方面。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受当时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近代百年政治风云对天津产生了巨大影响,留下了大批近代历史文化遗迹,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近代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开发近代文化景观,形成"百年中国看天津"的旅游品牌,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