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大爱与奉献是教育家的内涵特征,追求师德与专业发展是教育家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是教育者的最高典型,培养教育家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家应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精神、教育智慧和生命情怀的特质。中国的教育体制、社会大环境以及教育者个人的原因阻碍或者延缓了教育家的生成。应通过实施教育家办学,促成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相结合,培养教育者以教育为志业的生命情怀等路径突破教育家生成的"路障",达成其应然意蕴。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物是教育领域内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文物是教育历史的见证,是教育发展的信息载体,具有文物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特殊性。中国有着分类众多、分布广泛的教育文物资源,孔庙旧址、书院旧址、学校旧址、教育家故居等文物遗存,验证着中国教育史的辉煌。科举文物、重要教育家和重大教育事件文物等需要重视和保护。建设各种主题教育博物馆是保存利用教育文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文物:内涵、分类与收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文物是教育领域内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文物是教育历史的见证,是教育发展的信息载体.教育文物具有文物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特殊性.中国有着分类众多、分布广泛的教育文物资源,孔庙旧址、书院旧址、学校旧址、教育家故居等文物遗存,验证着中国教育史的辉煌.科举文物、重要教育家和重大教育事件文物等需要重视和保护.建设各种主题教育博物馆是保存利用教育文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和教育家办学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中国梦呼唤教育家,需要教育家,造就教育家。我们首先要具有教育家意识,滋养教育家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教育家气质。也许,我们永远也达不到教育家的彼岸,但是我们对教育家的追求和向往一刻也不能停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中国梦、教育梦。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呼唤创新型教育家。原创型教育家是教育家的最高级类型或形式,一般产生于历史大周期的巅峰或转型时代。按照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体化说”解释框架,在中国现代教育发生发展的第一时期即体系形成时期.堪称原创型教育家者主要有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历时半个多世纪,大约算是三代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的根本使命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着现代教育中国化与传统教育现代化两个方面,其变革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从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原创性的。由此,更加突显原创型教育家的重要和伟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孔懿 《江苏教育》2007,(11):24-26
教育家的社会影响是教育家自身信念、思想、德行、智慧、能力、业绩等通过各种渠道向外辐射并作用于受教育者、作用于教育事业、作用于社会进步的过程。教育家的社会影响是教育家资格的实践检验.也是决定教育家历史地位的依据。教育家的影响力由其人格、思想和业绩构成,并通过教学、办学、著述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发展呼唤教育家的涌现和自觉办学。教育家办学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必选方略,是古今中外成功经验证明的规律。教育家懂得、尊重、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教育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是大仁大爱者,具有独立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家是自主发展与国家、社会培养相结合而造就出来的,教育家是经历从学者到教者、研者再到专家、名师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家是学而教、教而思、作而述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教育家具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真正教育家的历史缺场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教育现实。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发展来看,教育家的历史出场特点可以总结为教育情怀、哲学思想、勤勉实践和独特贡献四个方面的共性。当前,“准教育家”们必须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时代要求下,在追求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活动中续写教育家不断涌现的辉煌群谱。  相似文献   

12.
吴红华 《江苏教育》2008,(17):15-15
教育家的永恒是教育家文化品位的永恒,教育家的教育生命在文化的传承中得到延续。许多教育家尽管早已离我们而去,但留下了比他们的生命更长久的东西——人格、思想、业绩,这些教育家文化品位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跨越国界,超越时空,对于教师、对于学校、对于教育,具有永恒的生命、永恒的价值和永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刘帅 《教育评论》2024,(1):17-23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教育家精神凝结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创建高质量教师队伍、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含了教师应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具有人民性、广泛性、统一性的特征,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以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践行教育家精神,广大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家办学"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反响的时代命题。文章总结了傅任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精神,并以此说明,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和教育文化积累过程。教育家是历史形成的,实践锻造的,永远不可能被模式化、批量化地制造出来。文章最后以傅任敢的实例说明教育家办学不是给学校管理者戴上教育家的光环,更不是以商业性操作浮躁轻率地给校长冠以教育家的头衔,而是要求办学者负起社会的重任和人民的嘱托,遵循教育规律,努力研究教育学及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谋私利,不屈不挠,沿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家的个体风格研究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向导,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研究的第一部分从个体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入手,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涵义及相互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教育风格、管理风格和著述风格三个方面来审视中国语文教育家的个体风格。第三部分通过教育生态学和教育美学来阐述中国语文教育家个体风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于中国优秀传统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之下,成熟于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体系之中,服务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南与实践依据,指引着每位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增强理想信念,培育道德情操,提升育人智慧,树立躬耕教坛的志向,以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以评价管理制度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和教师相关法治建设的健全为教育家精神的落地与实践提供外部支持,使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的思想共识,推动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2003年首次提出的教育命题,此后又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家办学”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但针对个体教育,同时更加明确了校长应将成长为教育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教育家,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交给社会主义教育家,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制度支持~7,7L宽松的办学环境和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教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核心是教师。教育家是教师,更是教师群体中的模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系统梳理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源流,科学阐释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理性提出中国教育家精神传承弘扬的实践路径,有助于高效推动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从而培育造就更多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和官员,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杨松轩办学成绩、办学思想、办学精神等三个方面,与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相比较,论述了杨松轩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并提出了杨松轩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和伟大的教育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教师群体铸造的宝贵智慧成果,是迈向教育强国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决条件与重要指导。教育家精神围绕“爱”“责任”与“创新”展开,蕴含了大爱思想、家国情怀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家精神以国家发展需要为使命,对教师自身发展提出要求,具有鲜明的国家性与理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