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人数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侨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潮侨捐资办学、助学的举措蔚然成风。韩师(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遭受特大风灾后,很大程度上是在华侨的资助下完成其重建计划的。该个案表明,华侨在潮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育的捐资不再局限于原籍所在小范围的乡村,他们已关注到大范围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捐资办学基建效益的意义。广东是我国的主要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2000万人,占全国华侨、华人的70%以上。其中祖籍潮汕的华侨、华人近1000万人,占广东的华侨,华人的50%左右。也就是说,潮汕是广东的主要侨乡。港澳同胞500多万人,大多数祖籍也是广东。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向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捐资办学造福桑梓  相似文献   

3.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是华侨的光荣传统.在我国教育史上,华侨捐资办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广大旅居海外的华侨热心为家乡捐资办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广东省,最早可追溯到一八七二年(同治十一年),著名的旅美爱国华侨学者容闳在家乡香山县南屏乡(现珠海市南屏)发起创办的“甄贤社学”,这是广东省华侨办学的先驱.到本世纪初,华侨为家乡捐资办学的义举蔚然成风.一九○五年台山旅美华侨伍于秩等人,募金开办了端芬成务小学;新会旅美华侨吴虞廷等人,筹集巨款在新会县办了高等小学堂一所,初等小学堂六所.一九○八年旅日华侨何定求等人,在大埔县创办了乐群中学.一九○九年,台山县旅美、加华侨捐资创建了端芬中学、台山一中.一九二○年,为了扩建台山第一中学,旅加拿大的侨胞响应捐资竟有九千三百三十二人,捐资款项达二十四万九千多加元.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省侨乡大都办有侨校.这些侨建学校反映了广大侨胞希望祖国独立、昌盛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4.
10余年来,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金额达12亿多元,全省有50多个县市2000多所学校接受侨胞和港澳台胞捐资办学,其中捐资千万元以上的有29人,他们以新的特点、新的形式谱写华人、华侨、港澳台胞捐资兴学史的新篇章。 一 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呈现出以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福建省教育厅杨辉副厅长主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集体撰写。全书共10章,依次是:清代的华侨捐资办学、民国的华侨捐资办学、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的华侨办学、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高潮、形成完整的华侨办学体系、华侨华人捐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与闽南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闽南华侨华人深受传统文化浸染,信奉“忠孝节义”、“多行善事”、“兼济天下”。在这些观念的引领下,他们对家族、家乡、祖国有着传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具体体现在以海外经营所得,捐助家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捐资金额较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捐资办学。华侨华人捐资办学与闽南社会的变迁同步进行,其既是闽南社会变迁的产物,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闽南社会变迁的良性运行。据记载,闽南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827年。当时,惠安后海村归侨郭用锡父子曾乐捐纹银2000两兴建文峰书院,并将这一书院兼…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社会效应——以闽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有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华侨华人通过新式教育实践,充当了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对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作用。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可以形成一种特有的侨乡文化,促进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产生。捐资办学促进了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为闽南社会的良性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外部氛围。  相似文献   

8.
(一)广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135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93个国家和地区。爱国爱乡,兴学育才,扶掖后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华侨、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心,其中对教育事业更是鼎力支持。为此,1986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集资、捐资办学表彰大会。从那次会议后,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热潮方兴未艾。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9.
广东是我国的主要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约2000方人,占华侨、华人总数的70%,分布在全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同胞500多万人,祖籍广东的占90%以上。他们向来具有捐资办学、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建设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的轨道上,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广大华侨、港澳同胞对祖国家乡的建设充满信心,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捐助广东的高等教育事业。至1988年,全省  相似文献   

10.
该书由福建省教育厅杨辉副厅长主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集体撰写,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主要分: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杰出人物、著名侨办学校(含侨助)和奖教奖学基金会三个部分。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历史悠久,涌现了一大批办学杰出人物,本书收录的80位杰出人物原则  相似文献   

11.
潮汕侨批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潮汕经济和人民生活起了重大的调节作用。潮汕侨批独特的形成原因,顽强发展的动力.与潮汕文化息息相关。折射出湖汕人的文化底蕴。本文从涉猎到一些批信的内容,分析"回头批"折射潮汕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精密细致的分款程序。反映宗族性的经济调谐;寄予者与收受者奇妙的心理对应;一脉相承的文化心理积淀四方面.探索潮汕人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1903年建校的韩师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百年韩师办学传统与经验可以高度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校训"勤教力学,为人师表"为贯穿始终的办学理念;传承潮汕文化教育的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科类与专业设置;侨资、社会各界、海外校友的捐资助学。  相似文献   

15.
潮人蹈海异邦,将其所赚金钱如何通过银行以外而白成系统的侨批行业,用“批”寄回家乡赡养家眷;侨批行业怎样分作潮帮、闽帮、粤帮;潮批于战时前后寄回潮汕地区有何不同;战时前后如何由不与银行汇通而结合为侨汇流通之发展;侨批汇款对潮汕贸易平衡有何作用,素来少人关注,该文就此而综合资料,一一予以初探,将其发展历史重现。  相似文献   

16.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基础教育海外建校的方式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英国基础教育海外学校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拥有的较大优势离不开其较为完善的海外学校评估体系,具体体现在重视对督导机构的安排和审核、实施细致全面的学校评估标准、较为关注海外学校教师的招聘和培训等方面。以2019年国际学校奖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英国吉隆坡国际学校为例,深入分析其具体评估过程和标准以了解英国基础教育海外学校的评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粤东畲族主要生活在今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区一带,他们所说的语言我们称为潮安畲语。他们的周边住的是说粤东闽语朝汕方言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接触中,潮汕方言对畲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畲语借用了很多的潮汕方言词。本文罗列描写了这些借词,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别,这给潮汕人学习普通话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看,在语音方面,潮汕地区的应试者存在不少问题,反映出较明显的潮汕方言色彩。文章通过对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和儿化等几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潮汕方音的方法,以帮助潮汕人克服根深蒂固的方音,达到发好普通话标准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