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然而,中国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变得冷漠起来,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然而,中国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变得冷漠起来,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1  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简单而又深刻地昭示了一条真理:文学只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能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也必然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相反,如果一味模仿他国民族的东西,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缺乏创新自我的风格,那就永远不可能给世界文学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也就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我们并不怀疑鲁迅这一经典论述的科学性,但问题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什么才算“越是民族的”?有的文学家为了“越是民族的”,就猎奇觅异,把眼光投向密林幽岩、大漠野店,茹毛饮血、娱神颂鬼…  相似文献   

5.
中西乐理诸要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令世界瞩目,令我们后人骄傲。然而,中国的学生有些不喜欢中国音乐,中国的学生有些听不懂中国音乐,越是民族的音乐越是陌生,越是自己的音乐越是排斥,这种现象,对我们以素质教育为内容和目标的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亟待在沉重反思中研究的命题。为此,本文试图从中西乐理诸要素异同比较中,探索音乐基础理论的规律,探讨分离中西音乐基础的事实依据,从而寻找改变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蒋换 《新疆教育》2012,(22):71-71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积淀出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原青林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10-13,20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10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成为“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大国”的高级演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命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没有坚强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经济全球化往往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因此,越是全球化,越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强调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学”至少有六种含义,即人们至少可以在六种意义上使用它;在其中任何一种意义上,与“世界文学”相对的概念都不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真正含义是具有特定民族独特精神性格的文学。但在中国,“民族文学”常常被视为一种与普遍性文学相对的特殊文学(如,与汉民族文学相对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才是“民族文学”),这是错误的。长期以来被广泛引用和宣讲的“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这句格言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在战后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现代化的进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战后改革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主主义价值上,其目标是培养“有为的民主社会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族主义价值上,以培养“国家公民”为目标,强调国家意识和为国效力的精神;在成熟化社会时期,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驰骋于世界的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尽管战后日本公民教育与其现代化建设基本适应,但是改善的余地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2.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把握"因材施教"的内涵并分析这一思想的演进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不仅有历史的借鉴价值,而且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家现代化既是一历史课题,也是一时代性课题."两步走"与"三步走"发展战略有共同的远大的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的构想,却有着不同的探索、和解读.其间的经验和教训,对推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程世岳 《成人教育》2012,32(12):13-14
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文章在提出民族社区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引申出了民族社区教育的"民族文化性"特点,同时,论述了民族社区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也是东北社会变迁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表面上的政治动荡和混乱没有阻止经济的发展,而新旧文化的更替更为迅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最为突出,对整个社会变迁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1900年前,东北的教育虽然有自己的特点(国语骑射),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科举考试的轨道,仍然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发展水平较全国其他省份略低.自清政府实行新政后,东北教育迅速发展,在初级教育、职业教育上甚至超过了某些内地省份.本文通过对清末东北教育近代化过程的研究,分析影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以期对今天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响应“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和铁路“走出去”国家战略,轨道交通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提升沿线国家基础建设水平、促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提高国际影响力,我国高校积极对接国家需求,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进行合作研讨,不断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由于地域及文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合作办学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风险。文章通过广泛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民俗和教育体制情况,阐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制度和理念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对开展轨道交通中外合作办学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素进行辨识和归纳,并提出应对策略,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