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谓是言语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称谓语的变异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两大因素——权势和等同关系密切相关。本文以从法国军人日常交际中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法国军人称谓语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关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中,麦其土司的"权势话语"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社会地位。本文将以其话语为对象,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其言语特征。  相似文献   

3.
话语受到权势关系的制约,是人际交往中会话者身份地位的体现。权势关系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文章从句类和句式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权势话语的言语特征及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以期深刻理解和欣赏该部小说。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以此为理论依据,对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电影中,发生在具有非对等权势关系主体间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定性研究,可以揭示出此类冲突性话语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当具有非对等权势的交际主体意识到自我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以话语为手段进行抗争,冲突性话语往往会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电影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当具有非对等权势的交际主体出现未能顺应彼此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理世界时,冲突性话语往往会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6.
汉语话语构建必然受到汉文化观念的规约和指引,从而形成话语构建的种种文化模式。崇权文化模式,体现崇权观念,在话语构建时,总是将“权势对象”摆到首要位置,放在中心地位。这一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有权势居先、权势描述、权势掌控、权势关注、权势遮隐、权势理据等。  相似文献   

7.
师生冲突性话语是言语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机构性话语冲突。高中课堂教学环境下,一方处于传统的高权势地位,一方处于好面子的青春期,当"权势"与"面子"相撞,冲突性话语则油然而生。本文以高中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并提出预防建议,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高中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别,但学术界对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研究应该从它与非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区别性要素开始,指令类言语行为和非指令类言语行为具有三个区别性要素:意图要素、事件状态、和主体关系。同时,指令有各种具体形式,决定指令行为内部差异的最重要的参数是对“话语权”的强调,即指令行为发出者对“话语权”强调程度的差异在话语层面会显示为不同的指令形式:强调自身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强调对方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和模糊双方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在指令度上,指令类言语行为可以分为强指令、一般指令和弱指令三类,而指令度的强弱和直接指令行为与间接指令行为并无绝对关系,以威胁形式出现的间接指令的强度远远强于直接指令。  相似文献   

9.
王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33-135
一、言语交际中的TbI—BbI形式 言语交际中,交际的双方都要在建构话语时调节人际的亲疏关系和权势关系,哪怕称TbI呼BbI这种语用细节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一、言语交际中的TЫ-ВЫ形式 言语交际中,交际的双方都要在建构话语时调节人际的亲疏关系和权势关系,哪怕称TЫ呼ВЫ这种语用细节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交际中最基本的策略。"××老"或"老××"在交际用语中常常出现,它揭示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本文将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汉语称谓中的"老"字进行分析,可以使双方根据权势和等同关系对他们的交际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选择比较合适的称谓来确保交际的最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色彩较浓的两性角色在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其差异性,在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言语风格。本文就男女两性的言语风格从话语主题、话语量和话语得体性,即遵从礼貌准则和合作原则的差异等方面,探讨两性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和造成此差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传播理论相比,西方的话语理论具有关注语用形式、权势斗争的优点。但是,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学术话语,它本身又带有文化偏见和霸权,并不能确切、充分地反映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社会的现实与需要,更不利于国际话语研究的创新发展。本文运用跨历史、跨文化的原则方法,提出一套既具中国立场、又有全球胸怀的当代中国话语理论框架。它突出展现当代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及其生成和理解的文化规律、原则和策略(如"言不尽意"、"平衡和谐"、"辨证思维"、"面子呵护"、"崇尚爱国")。文章还讨论应该选取的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交际媒介的语言是社会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话语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次序。话语角色的权势关系影响着话语的交际模式。作者以《红楼梦》为例,在已有交际模式与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提出的交际传播模式观照下,剖析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五种交际话语。指出话语交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诸多不定因素制约。交际双方具有权势的一方在实际谈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交际双方"权势"话语的差异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话语交际模式。然而,由于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和情景语境等多方面非预想性因素的影响,交际中的权势也会不断受到挑战和变更,从而出现说话者的权势和身份的非对位性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交际离不开话语建构和修辞控制,言语的修辞控制决定了交际活动中的修辞效果,本文以言语活动为研究范围,从言语的文化内涵、听者的社会心理和修辞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角度讨论了中西文化视野下的修辞控制,即通过适当的调控交际话语加强修辞动机,达到修辞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在表达思想时是与文化相连的。本文试图从研究文化的角度,从直接性、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势距离、性别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分析跨文化的非言语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言语活动,法庭会话中密集、系统的问答过程为语气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语气隐喻的选择动态顺应于不断变化的庭审语境,且不同机构角色对语气隐喻的类型运用不同。语气隐喻作为法庭上有效的言语策略,在公诉人和律师的话语中运用尤为丰富,在法庭审判中实现了积极的语用功能:彰显机构权威性,提高论辩说服力,建构、夺取和维护话语权。这些言语功能也进一步印证了法庭话语的权势充斥性、话语权的不对称性、言语策略性及语境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称呼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最直接地反映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称呼的使用受"权势""对等"、社交距离等多种因素制约,交际者只有准确判断,并依此来选择称呼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在以差序格局、集团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文化中,集团意识超出了其他文化中构成"权势"的年龄、社会地位等而成为决定称呼的主要因素,一旦与集团外部人员接触,人们往往忽略集团内部的上下关系而优先考虑内外关系。受集团意识影响,在集团内部交往中,交际者遵循上尊下卑的称呼准则,但与集团外人员进行交际,则须使用内外有别、贬己尊他的称呼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研究权势与等同关系下"老"与名词或代词结合构成的流行称呼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所体现的交际者社会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此种称呼语本身意义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所代表的交际者的社会关系具有了权势与等同两种关系并存的特征。因此,交际双方要立足于语域,依据权势与等同关系进行交际关系分析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称谓选择。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际中的呼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呼语除了具有指称呼唤功能以外,还可能兼有富于表现力的评品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行为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同文化间的呼语系统及呼语使用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呼语可能是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标志。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性别以及说话人所处情境等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