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让头脑进入风暴,让风暴改变头脑。”这句话是财经类访谈节目《头脑风暴》的开场语。“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把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它常常用在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中。将头脑风暴引入到语文课堂,同样能起到开拓思维、开...  相似文献   

2.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头脑风暴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尝试,并对该课程中适用"头脑风暴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提出"头脑风暴法"能很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头脑风暴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的发明者是现代创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运用头脑风暴教学法的注意事项,说明了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总结了头脑风暴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践行了锅炉专业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头脑风暴法(Bra1nstorming)是现代英语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探讨头脑风暴法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总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的经验和体会,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第一种创新方法是由Osborn于1938年提出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自此之后,有关创新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社会各界为探索各种不同的创新方法付出了大量努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创新方法进行过论述。世界上主要的创新方法有哪些?它的开创乃至推广应用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相似文献   

7.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的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一开始只是应用于广告的创意设计,而后被人们广泛的推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头脑风暴法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开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的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本文主要介绍了头脑风暴法的含义,并以写作和词汇为例,介绍了头脑风暴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及其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教育中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后产生的教学效果,重点阐述了头脑风暴法和项目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案例分析。分析了两种教学方法在结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使用后产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38年奥斯本创立"头脑风暴法",并于1954年正式提出。其后,"头脑风暴法"在公共事务管理、军事、教育领域广泛运用,近年在教学领域得以广泛运用。本文结合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要点,就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运用的实施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从而达到对其深化理解和合理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头脑风暴"是一种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新想法,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是基于学生为《生物医学仪器实验》的主要设计者和完成者而设置的。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完成实验并口头汇报实验结果。"头脑风暴"调动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更为主动,并且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推动了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广告设计课程由于其创意思维的开放性、设计方案的多样性等特征,是最适合运用头脑风暴法的课程,同时也是运用此方法最多的课程。文章以Flora蛋黄酱广告设计为例,详细说明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并指出运用此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以设计和操作学习为主的新课程,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遵循一定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设计,可以改变目前通用技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的现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Listening and grammar are the most difficult subjects for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s.This passage discussed how to visual aid and brain storming in the listening class;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fidence in the grammar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易渗部位示意图在预防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科室自行研制易渗部位示意图,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干预前后两组外周静脉输液患儿,对其外渗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外渗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x2=5.35,p=0.02).结论 新生儿易渗部位示意图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研究生新生课程“应用信息论”的教学实践,教学团队总结凝炼了一套引导学生们克服畏难心理、快速理解信息量、信息熵等基本概念的方法。在“应用信息论”的导论课堂,通过一个天平称重的益智游戏导入信息量概念,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信息量及信息熵的数学形式,多视角解读最大熵定理,达到喻理(信息论)于例的目的。通过实际动手计算及证明,更好地帮助大部分研究生新生手到心到,建立起足够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While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to involve parents in the life of the school grows in public policy, anxiety continues at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angry parent’. This paper seeks to develop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apply it to a study of parental voice in schools that identified a number of expressions of ‘storm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se occasions were reactions to events in school and the underlying ‘performative attitude’ of parents in their communications was to seek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chool, however, while enabling communicative understanding on some concerns (such as welfare) was less amenable to negotiating agreement on issues it regarded as co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such as control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Parental cultural capital, nevertheless, could exercise a space of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tasks of Jean‐Paul Sartre's later work was to consider how an individual could live freely within a free communit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Sartr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group form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discussion for education. The paper begins with his metaphor of a bus queue in order to describe a series. Then, by means of Sartre's analysis of 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 the discussion expands to show how a series becomes a genuine group.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extrapolated from Sartre's theorizing about groups, as to how teachers might create and maintain genuine groups in and across schools rather than having them remain merely collections of individuals organized from outside. Throughout the paper, the implications of Sartre's insights into groups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重要过程,而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生力军,如果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智慧贡献。再美好的课程理想也不能变为现实。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课程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改变,以求得课程变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学习社会”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知识爆炸”、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成了“学习社会”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而终身教育理论的问世为“学习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铺垫。因此。“学习社会”的构建必须具备必要的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和时间保障,全社会必须更新学习理念。为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