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互相斗智,较技,具有强烈的对抗性,通过采用递减休息间歇训练方法,利用沙袋练习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实验。采用递减休息间歇的实验组,表现出高乳酸状态下的练习组数多,练习时间长,练习的总负荷大,说明这种递减休息间歇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散打运动员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耐酸,抗酸以及抗疲劳能力,达到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无氧耐力的训练目的,为散打训练的科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间歇时间再分配训练法与传统训练法进行离心训练,对比训练中的动力学表现,探讨间歇时间再分配训练在离心运动中的作用效果和生理机制。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非连续的两周内进行不同训练安排的离心训练。传统组为每组10次重复,共4组,组间间歇为95 s。间歇时间再分配组为每组2次重复,共20组,组间间歇为15 s。以等速肌力测试仪采集的力矩和总做功作为动力学表现评价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局部氧含量数据。以RPE评价主观疲劳程度。利用Excel和GraphpadPrism 5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和JASP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组相比,间歇时间再分配分组法对训练中的肌肉发力能力具有保持作用(P<0.05),但总做功未见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致组织氧饱和度显著下降(P<0.05),但总血红蛋白浓度和RPE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结论:间歇时间再分配训练可提高大强度离心训练中的动力学表现和运动负荷,并增加肌肉的耗氧量,提高训练刺激。训练中的疲劳水平与传统训练相近。  相似文献   

3.
投篮练习存在“适宜投篮次数”问题。实验得出每次训练课投300次篮为投篮练习的适宜量。然而“适宜投篮次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运动员投篮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加大,故是动态的并且有个体特殊性。实验还证明,投篮练习以分段练习形式为好,每段练习间歇安排强对抗练习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重复训练法在短距离跑训练中不同专项、距离、季节与重复次数指标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项、距离、季节气候与重复次数指标皆有相关性,其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即不同专项状况下的重复次数具有以400 m为专项皆多于以100 m为专项;不同距离状况下的重复次数随距离的加长而明显减少;不同季节气候状况下的重复次数多少总是从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因此,教练员在短距离跑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性变化规律,科学制订重复次数指标,使重复训练产生最佳训练效应.  相似文献   

5.
1.前言将间歇训练前后的血乳酸差值做为糖酵解供能的指标,就间歇训练四要素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发展游泳运动员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期望能找出间歇训练发展运动员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及间歇训练四要素(练习强度、练习距离、间  相似文献   

6.
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跋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需要,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技术训练间歇时间的监控,来反映训练强度,把握合理的训练负荷。方法:8名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分别以60 s、90 s和120 s组间歇完成三组专项素质动作训练,技术训练分别以2 min、4 min组间歇完成三组半套练习,分别以6 min、8 min间歇完成四个整套练习,在运动前、每组/个训练后取耳血测血乳酸,并监控心率。结果:专项素质训练90 s、120 s间歇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与60 s间歇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半套第三组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2min与4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整套第四个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6 min与8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专项素质训练中90 s间歇训练效果较好;半套多组练习,2 min间歇运动强度累积效果好;整套多个练习中6 min间歇对发展运动员耐受高乳酸环境的刺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运动员400 m全速跑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对9名400 m、800 m跑专项男子运动员实施6周90%运动强度的间歇训练,观察400 m全速跑前后各阶段的BLA值.结果:训练后400 m全速跑后即刻与第3、5 min血乳酸值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跑后第20 min血乳酸值显着低于训练前(P<0.05).结论:说明6周90%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400 m跑的乳酸供能能力,并有利于改善机体恢复期的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确定适宜的训练负荷是力量训练的核心,力量训练中负荷所涉及的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重点探讨快速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的范围,并以举重、乒乓球项目为例,分析不同项目快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特征。并对最大功率法负荷强度的确定、快速力量训练中的动作速度、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组间间歇等变量进行分析和评述,旨在丰富快速力量训练理论,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篮球运动员间歇爆发能力和非乳酸、乳酸及有氧供能系统之间的关系.12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场进行间歇快速跑和匀速跑的测试.结果如下,在间歇运动初期,间歇快速跑组ATP-CP供能高于间歇匀速跑组.与此同时,间歇快速跑组O2供能,在间歇运动中期和后期高于间歇匀速跑组.其结果表明,在进行次最大间歇运动训练时,O2供能系统对于发挥快速跑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乳酸阈强度的4种训练方式对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个体乳酸阈(ILAT)对30名青少年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和评价进行实验研究,纵向观察ILAT强度的匀速游、间歇游、变速游和混合游4种训练方式对有氧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方式的训练,对水球运动员ILAT时的游速和心率及其他心肺功能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有氧耐力的良好生理和训练效应来看,混合游最优,变速游和间歇游次之,匀速游最差.  相似文献   

13.
综合训练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机能训练方案.它分为全面训练时期、专项训练时期、个人训练时期三个部分,能有效的改善人体机能如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等并且建立高水平的功能强度、神经肌肉效率和动态柔韧性.  相似文献   

14.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5.
论网球运动与体能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球运动是一种短时间、高强度的持续对抗运动,是一种运动与休息相结合的间歇运动。而体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是提高技术的关键因素。就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指出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身体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专项体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秉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53-1156,1181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要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得科学有度.正确理解和深化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强度功能性训练的科学背景、概念认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异同,以及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高强度功能性训练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等训练理念为基础,结合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训练思想,形成的以动作模式为逻辑起点,以高强度为基本原则,以间歇时间为调整手段,以提高参与者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为目标的训练方法;动作模式与间歇时间不同是高强度功能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差异性所在;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中能够有效强化新手锻炼者和部分女性参与者的训练动机,进而对优化运动表现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种训练对大鼠心室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持续训练、间歇训练、静力训练实验动物模型,并用六周时间研究上述三种训练对大鼠心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持训组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细胞间质发达,分泌结构增多,线粒体增多,有新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生成。间训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解体、坏死并伴有血液中内皮素浓度的下降。静训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不发达,但内皮小泡明显增多,细胞膜分泌小泡减少,并  相似文献   

19.
论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训练可诱导肌体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在运动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力量和耐力相结合训练可诱导肌体产生不同生理性的适应过程;不同运动计划方案可诱导肌体产生生理特异性适应;不同训练方式可引起不同疲劳,取决于训练本身特性。选择特定训练方式与特定运动项目所需要生理性的要求相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36名没有专门训练史的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持续耐力训练(A)、消极间歇耐力训练(B)和积极间歇耐力训练(C),并对三组受试者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指数、无氧阈(AT)拐点速度进行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均能提高受试者的运动机能水平。积极间歇耐力训练法在提高受试者心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耐力训练方法。并提出了用FOX平板无氧阈拐点速度的方法作为指导心肺功能科学化训练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