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反求诸身的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把身体视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身体发生学的追溯把对话主义的“夫妇伦理”视为人类伦理的原型,而且还表现在其通过以行训身而对一种躬行主义的伦理的高度推崇。无疑,这一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身体性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伦理学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真实内涵的一种真正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它也代表对远离生命之根的、日益独白化的和业已流于唯心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伦理理念的最早的纠偏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民”和“族”已经普遍使用,并已确立了族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合成词“民族”概念是个舶来品,其含义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前苏联民族理论的影响。只有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两个维度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族”概念的中国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3-15,7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60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经历了继承、曲折、恢复与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全面回溯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我国60年发展的理论成果,并给予适当的历史主义的评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建构及现代社会伦理学研究热点问题价值标准的界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的道德本质论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唯物论。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的三个特点。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就要研究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伦理学道德离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就无法阐述清楚,所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伦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与辩证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我们在开展中国伦理学的研究中,不可脱离实践唯物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又要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伦理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长拳的技法特点、演练节奏和套路的内外在形态结构方面着手,就将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医理论以及传统伦理学对长拳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进行分析,以之明确长拳套路发展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与伦理学历史发展演进的关系着手,分析现代经济学“贫困化”现象的原因和表征;还研究了经济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现代经济学只有重新回归到与伦理学思考并重的传统上去,才能实现经济学的重新复兴,在此过程中,经济学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哲学开始了对民族精神的研究,民族精神研究是民族自我认识、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突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过程.民族精神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是作为实体概念的民族和作为属性概念的民族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体育主流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也应积板融入这一潮流。但“融入”这一潮流,则必须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足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既要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又要符合现代体育文化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按时间顺序对欧美体育哲学和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认为欧美体育哲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体育哲学的研究从初期的以“体育、游戏、玩耍”为主题的存在论研究向以伦理学和美学为主的价值论方向发展,体育伦理学的研究从初期关注体育活动中的基础理论的探讨和建构向兴奋剂、公平公正、体育暴力等多种多样的主题讨论发展,近年来体育实践和德性伦理的研究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欧美关于体育哲学及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全面且深入,引领着未来体育哲学的发展方向,对其加以梳理分析,有助于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民族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民族高校自身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 建议,为挖掘、整理、规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民族高校体育教学走自身的特色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之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人格概念而言,伦理学上可分为个体人格和总体人格。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注重总体人格而忽视个体人格的发展。这既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更有现代社会深层次的历史和经济原因。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将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放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视野中加以研究,通过对构建现代人的信念伦理、责任伦理和沟通伦理三方面的探讨,以期为和谐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提供育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多民族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业成就受到社会、家庭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较为深层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少数民族家长改变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 ,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长期以来 ,理论界对“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存在的对立性问题 ,并没有从方法论的角度做出有说服力的证明。笔者通过对经济伦理研究中方法论分歧的分析 ,阐明经济伦理研究的正确方法———实践的人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出发点 ,以及这一论断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多侧面揭示哀牢山环境生态旅游 ,独特的花腰傣民族文化特色及二者的有机联系 ,并力图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方法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相吻合之处的发现,以及对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思想中基督教宗教成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即: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大力借鉴了基督教的某些伦理思想,故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密切相关。同时,考虑到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教育宗旨以及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中浓郁的教育理念,还得出一模糊的猜想,即:奥林匹克运动实则为基督教普世教化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体育行为方式的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建设虽是一个传统话题 ,但在物业管理中 ,存在着思想道德建设缺位、忽视人本管理和团结协作不够等现象。而思想道德建设是物业管理中的主导因素 ,因此 ,对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定位、以人为本和加强团结协作是新时期物业管理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中外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众多调查研究成果,为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为云南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实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表演项目,是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集体项目之一。在裁判实践中,由于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裁判员的主观因素在评判中的成分显得过重。随着表演项目竞争日益激烈,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日趋凸显出来。本文从系统论和难美三项目理论的全新视角,对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表演项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动作;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竞赛评价体系,可为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