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明 《高教探索》2007,(2):120-122
采用自编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53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其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冲突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与“就业与多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两个类型之间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使电大中专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凸显。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逃学、退学,学习习惯不良,自控力、耐挫力差,竞争意识不强,学习焦虑等,正在严重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影响到电大中专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探究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客观分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对策。阐明了电大中专重视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冷门专业 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新生的心理冲突既有群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而“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问题就属于群体性的心理冲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高校新生容易产生对自己专业的不满情绪,产生心理冲突。因此,恰如其分地做好心理调适工作,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应该针对这些心理冲突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中,长期以来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就业心理冲突问题己成为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一大弊端,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心理状况,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冲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从而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谈就业指导     
一、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作了重大变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它一方面将学生推向人才市场,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对学校办学、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仅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并且可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但应该指出的是,在…  相似文献   

6.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传统教学变革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转入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新体制。就业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高消费”现象日趋严重 ,这对中专生尤其是农校中专生就业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试就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作一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引起对就业的恐惧心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家机构精简 ,事业单位控编 ,国有…  相似文献   

8.
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冲突,对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顺利就业。通过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描述和归因分析,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敏芳 《文教资料》2005,(33):118-121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全面推行,中职生的就业环境、择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心理上产生种种矛盾与冲突,在求职择业时出现了诸多不良心态。本文就中职生常见不良择业心态的表现、成因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择业心理冲突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杰 《文教资料》2005,(25):73-74
施行双向选择分配制度以来,每一届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都经历着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其中最多的是择业过程中种种心理上的冲突。高校扩招、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得这种心理冲突将更为突出。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中心理冲突的产生过程后认为大学生择业中心理冲突主要是由于择业者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择业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社会就业指导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岗位实践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积极作用来解决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冲突,产生困惑,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产生,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做好心理调适工作,为其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现状,提出构建“个性化指导与心理辅助的就业机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素质;建立就业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提出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终身服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的影响以及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学生自我调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就业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Japanese schools have a mechanism for helping their students to find jobs, rather than leaving this function to market forces. The system embodies three principles. First, it tries to ensure that every graduating student within a school obtains a job. Second, it gives special assistance to students who are seen as "vulnerable" in the job market. Third, it takes into account individual merit (i.e. academic marks, school attendance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system recognises that a young person's initial full-time employment is crucial in obtaining an adult identity; that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still immature and vulnerable, needing professional adult assistance to find "suitable" employment, and that they have unequal access to such assistance in their families. A key role is played by the teachers, who strive to obtain what they consider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employment for all their graduati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全社会所关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心理焦虑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心理压力、环境心理压力及主观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就业市场要加强就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大学生要注重全面素质的锻炼和培养”等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心理非常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因势利导,采取建立完备的资助体系、营造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成立贫困生社团等方式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调节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残酷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心理带来重重困惑:理想择业与现实择业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矛盾。高校德育应从渗透大学生择业观念矫正、就业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消除大学生心理困惑,使之以积极姿态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18.
范辉  王玮 《高教论坛》2004,(6):176-178
随着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新的就业体系的重新确立,各高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使许多大学生最终确立了不正确的择业观念。切实重视并加强高校德育教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作用,才能帮助大学生最终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本文笔者正是基于此,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阐述了高校德育教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所能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开展高校职业教育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举措。该文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等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职业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我国酒店业的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尽管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毕业生离职率居高不下,对工作满意度低、对职业发展普遍缺乏信心等问题。在造成学生离职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问题往往是其他问题出现的源头。基于学生离职心理解决流失问题,关键是酒店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完善酒店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报酬体系,毕业生也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心理预期,加强对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并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