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线段会在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产、的R巨离相等.在解某些几何问题时,灵活应用这一性质,可简化解题过程,使其迅速获解.例1如图1,线段CD垂直平分AB,AB平分工CAD求证:AD//BC.例2如图2,已知AD平分ZBAC,EF垂直平分AD交BC延长线于F,连接AF求证:证明EF垂直平分AD,例3如图3,已知:求证。AC=AD,证明连CD交直线AB于五BE是CD的垂直平分线.例4如图4,在△ABC中,求证:证明延长BC到D,使DC—BC,连AH.LACB—90”,AC是B…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角形全等可证明线段相等,以及证明与线段相等有关的线段和、差、倍、分等问题;还可证明两角相等,以及证明与两角相等有关的线段平行、线段垂直等问题.例1如图,∠BAC=90°,AB=AC,F是BC上一点,BD⊥AF于D,E为AF延长线上一点,CE⊥AE,求证:DE=AE-CE.证明:∵CE⊥AE,BD⊥AF于D,∴∠AEC=∠BDA=90°.∴∠1=90°-∠3=∠2.在△AEC和△BDA中,∵∠1=∠2,∠AEC=∠BDA,AC=AB,∴△AEC≌△BDA.∴CE=AD.∵DE=AE-AD,∴DE=AE-CE.例2如图,在△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E,F是BC上的点,BF=DE,求证:DF∥AC.证…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后,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解决许多类型的几何问题,如下面几例.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在△凸ABC中,∠BAC=90°,∠ABC的平分钱交AC于E,交BC边上的高于D,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C于F.求证:AE=CF.证明如图1,作DM⊥AB交AB于M,作FN⊥EC交BC于N.∵BE是∠B的平分线.二、证明角相等例2如图2,已知AC=AB,DE=DB,∠CAD=∠EDA=60°.求证:∠AFB=∠BGC证明∵AC=AB,DE=DB,又∠CAD=∠EDA=60°,..bABC和凸BDE都是等边三角…  相似文献   

4.
一、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例1如图1,AD∥BC,若以梯形ABCD的边AB和对角线AC为边作ABEC,连结DE交BC于F.求证:DF=EF.略证:过点D作DG∥AB交BC于G,连结GE,则四边形ABGD为,∴ABDG.∵四边形ABEC是,∴ABCE,∴DGCE,∴四边形DGEC为,∴DF=EF.二、证不等量关系例2如图2,AD∥BC,BE=CF,AB=DC.求证:EF>BC.略证:过点B、F分别作CF和BC的平行线交于G,连结GE交BC于H,则BE=CF=BG,∠1=∠2=∠3.∴△BEG为等腰三角形,∴BH⊥GE,∴GF⊥EG,故在Rt△GEF中,EF>GF,即EF>B…  相似文献   

5.
应用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许多几何命题,现分类举例如下.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ΔABC中,AB=AC,在AB上取D点,在AC的延长线上取E点,使CE=BD,连结DE交BC于C.求证:DC=CE.证明作DF人AC交BC于F,连结DC、EF,则/DFB=/ACB=/B.DF=IJB=CE.故DF其DE.DFl《为平行四边形….DG=cy.Dn回*且〔二、证明两角相等例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DC,ADJBC,且AB$t:D.求证:/B=/C.证明作ACVDC.ADffBC,四边形ACCD是平行四边形.DC=AC.而AB=DC,、…  相似文献   

6.
1.巧构全等三角形证线段相等例 1.已知 ,如图 ,AB=DE,直线 AE、BD相关于点 O,∠ B与∠ D互补。  求证 :AO=ED。证明 :过点 A作 AC∥ DE交 BD于 C,则∠ D=∠ 2。∵∠ 1 ∠ 2 =180°,∠ B ∠ D=180°,∴∠ 1=∠ B,∴ AB=AC,∴ AB=DE=CA。在△ ACO和△ EDO中 ,∠ AOC=∠ EOD,∠ 2=∠ D,AC=DE;∴△ ACO △ EDO( AAS) ,∴ AO=ED。2 .巧构全等三角形证角相等例 2 .已知等边△ ABC的边长为 a,在 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使 CD=b,在 BA延长线上取一点 E,使 AE=a b。求证 :∠ ECD=∠ EDC。证明 :过 E作 EF∥ AC…  相似文献   

7.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利用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用相等,我们可以巧妙地证明一些与线段有关的几何题.一、线段平行问题例1如图1,已知:△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DE=BF求证:DF//AC.商证由DE斤BC得LADE一LB在凸AHE和凸HBF中,二、法段里互间团三、钱皮和住问四例3如图3,已知:在凸ABC中,zBAC一90c,AB—AC,F是BC上一点,BD入AF于D,CE上AF交其延长线于E.求证:DE—AE-CE.问证由LBAC—90o,BD入AF,易得if一LZ.在凸ABD和凸CAE中,四、挂图增分问四例毛如日电,已…  相似文献   

8.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例题已知: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D,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M,使BD=CM,联结DM,交BC于点F 求证:DF=FM.  相似文献   

9.
下面介绍两道中考题的解法,意在说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在几何解题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从它的多种证法中归纳出作辅助平行线的一般规律.例1如图1,在△ABC中,M是AC边的中点,E是AB上一点,并且AE个AB,连结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求证:BC=2CD.(1994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 ∵AE一个AB=4(AE+EB),于是,要证BC=2CD,只须征BD=3CD,即只须证.故问题转化为证但已知条件既无平行线又无相似三角形,为了得到上述比例式,应作辅助平行线.证法一如图1,过C作CF∥AB交DE于F,则AE/CF=AM/MC,…  相似文献   

10.
初中部分1.1分解因式:1.2父母年龄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6倍,两年前父母年龄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10倍,六年后父母年龄的和将是子女年龄和的3倍。问共有子女多少人?2.1解方程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H⊥AC,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DE DF=DG BH.3.1如图,△ABC中,已知BC=a,AD=h,P是BC边上的一点,且PE∥DA,PF∥CA,如果设PC=x,(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EF的面积;(2)当点P取在何处时,△PEF的面积最大?3.2如图,AC为⊙O的直径,ED⊥AC交⊙O于G,ET切⊙O于T.EC交⊙O于B,AB交ED于F.求证:…  相似文献   

11.
题目如图1,设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作DE//BC交AC于点E,作DF∥AC交BC于点F,已知△ADE、△DBF的面积分别为m和n,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一、构造基本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1.如图 1,过△ ABC的顶点 C任作一直线与边 AB及中线 AD交于 F、 E两点,求证 . 证明 1:过 D点作 DG∥ AB交 CF于 G点, 证明 2:如图 2,过 D点作 DG∥ CF交 AB于 G点,下略 . 这里通过构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原型图形,添加了辅助线,使问题得到证明 . 二、构造经验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2.如图 3,已知:⊙ O1与⊙ O2外切于点 P,两圆的外公切线 AB切⊙ O1于 A,切⊙ O2于 B, AC是⊙ O1的直径, CD切⊙ O2于 D,求证: AC=CD。 (连云港市中考题 ) 证明:利用例题 (* ),…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几何题中,已知条件含有角乎分线、平行线或垂直关系的题很多,本文通过课本上的一道习题,归纳并探讨了这类题目的规律,利用等腰三角形给出了其巧妙证法,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有关概念、定理及定律,使知识更加系统.人教版初二几何课本第85页有这样一道题:创见已知: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EC=DE.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和差问题,一般采用将有关线段延长或截取的方法,这样便把证明线段和差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观此图,看到DE被点F分成两线段DF…  相似文献   

14.
王扬 《中等数学》2005,(8):9-10
题1如图1,在△ABC中,AB>AC,AD为∠A的平分线,①点E在△ABC内部,且EC⊥AD交AB于F,②ED∥AC.③求证:射线AE平分边BC.④  相似文献   

15.
<正>引例(教材第12页习题1.4第1题)已知: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和AC于点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略)对此题进行变式,可以得到一系列数学问题.变式1:将△ADE放到△ABC的外部,探究相等线段.例1如图2,△ABC,△ADE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D=CE.  相似文献   

16.
正题目已知: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且AD=AE,DE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BFFCBDCE.证法一:如图1,作CGAB△FCG△FBDBFFC=BDCG1=4AD=AE12231334CE  相似文献   

17.
<正>一、原题重现如图1,已知直线l_1∥l_2,线段AB在直线l_1上,BC垂直于l_1交l_2于点C,且AB=BC,P是线段BC上异于两端点的一点,过点P的直线分别交l_2、l_1于点D、E(点A、E位于点B的两侧),满足BP=BE,连结AP、CE.(1)求证:△ABP≌△CBE.(2)连结AD、BD,BD与AP相交于点F.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过P分别作BC,AC,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BM为∠ABC的平分线,MP的延长线交AB于点N.如果PD=PE+PF,求证:CN是∠ACB的平分线.证法1:过N作NQ⊥AC于Q,NH⊥BC于H,过M作ML⊥AB于L,MR⊥BC于R,连NR交PD于G.因为BM平分∠ABC,所以ML=MR.又PF∥ML,PG∥  相似文献   

19.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也是常见的基本图形.它除了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其特殊性质:1.两底角相等;2.项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在解几何题时,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这些性质,可巧妙、迅捷地证明若干与角、线段有关的几何题.例1如图1,是BC上两点,.求证:简析由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等量关系,可得.为此,要证结论,只要证证明”.”AB=AC”,AD=AE,例2如图2,已知:AB=AC,BD=CD,AD交BC于点E.求证:BE=CE.简析因AB=AC”,故要证结论成立,只要证AE平分。例3如图3…  相似文献   

20.
中考试题中有不少几何证明题,但在考试时,大多数考生都是应用纯几何方法证明的;其实如应用三角函数定义来证明,有时不仅简便,而且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证题水平.现举数例说明如下: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199年广西自治区中考题)证明如图1,在凸ABC中,AB=AC,BD二CD,DE上AB于E,DF上AC于F,故/B=ZC·.在RtchDEB和Rt凸DFC中,DE=BDaity/B,DF=rpsinZC.故DE=DF.例2如图2,已知AB、AC分别切OO于B、C,P是OO上一点,PD上BC于D,PE上AB于E,PF上AC于F.求证:尸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