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尝试将“数学思想”和“数学原理”的继承和推广应用工作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着力思考中专数学的教改问题。把“数学”同管理紧密结合 ,一方面以解决工厂企业中的实际生产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钱健 《中学教研》2023,(11):31-34
文章以“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抓手来开展数学探究教学,以问题驱动思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四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改革数学课程,调整数学课程结构,以“问题解决”为方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重构数学教学内容。引入计算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现代数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棱柱”的教学片段为例,探讨通过“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大胆猜想,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满涛 《现代教育》2003,(5):75-75
“思源于疑”,是说思维来源于疑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更谈不上数学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心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编排过程中强调“问题性”,力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出发,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出数学概念与结论,然后用其解释更多的事物与现象,从中体会概念与结论的数学本质,同时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又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教学的基础环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上主张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正弦定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应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所适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带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概念体系。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轻视了学生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土壤”,而施培者或耕种者——教师,既担负着“土壤”的改良、良好气候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负责科学的管理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有很大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主要有类比式,矛盾式,渐进式。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应做到:“脑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以动求活,以活促思”;“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学学习管理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进行管理,而这正是数学教师所忽视的,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和差生群体的扩大。数学学习管理应围绕“助学”、“促学”等几方面及时、深入地进行,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启发式原则。虽然教学方法存在多样性、灵活性和相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阅读指导,练习课,发现法,讲授法等),但不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体现启发式原则。本文拟以数学课为例,就启发式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捌]知道,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启发式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只靠“听”‘看”“作”“问”“记”是学不好数学的,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他们应用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只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数学奥秘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郎佳 《青海教育》2011,(5):41-41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从疑入手,以疑导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以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 “课例(一)”让学生在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方法的理解和思想的领悟.这节课条理清晰,步步深入,体现了“以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四个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地把数学概念、定理“抛”给学生,犹如“从天而降”,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施“再创造”教学,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能恰当地介入、铺垫。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尝试——问题解决”是一个热门的教改课题,其目标是追求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摆脱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到真正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把充满活力的数学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问题驱动,精心设计“好问题”并“提好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坚持让学生在习得中用心感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数学的思考方法很多,本文择其一二,以做引玉之砖。一、分类思考法一些数学问题,由于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非单一性,情况比较复杂。这时,我们可指导学生采用分类思考法(即把问题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类,再对各类情况逐一分析,最终得以解决整个问题),使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