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若干理论及立法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刑法理论,对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犯罪对象以及本罪的客观和主观方面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对该罪在刑事立法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有哪些表现形式,实践中如何认定其犯罪对象等。因而应对其作进一步研究以利于完善挪用公款罪。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刑法第384条有关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罪名及犯罪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使对该罪的规定具备严密性,还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刑法第384条有关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罪名及犯罪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使对该罪的规定具备严密件,还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5.
挪用公款是犯罪较多的一类犯罪,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从贪污罪或职务犯罪中分离出的一个独立罪名。本罪是特殊主体,实施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既有结果犯也有行为犯。  相似文献   

6.
挪用公款罪共犯分为单位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和内外勾结两种。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必须同时具备犯罪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三个条件。挪用公款罪共犯的刑事责任应当采纳“参与额说”,即追究共同挪用公款犯罪刑事责任的基准数额应是共同挪用的公款总和。  相似文献   

7.
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罪中的一个重要罪名,实践中发案率较高,但是由于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和立法计术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当中,人们对它的认识都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论。围绕挪用公款罪的实质含义,从犯罪构成要件、立法目的对有关理论的争论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促进吏治的整顿,加强国家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共同挪用公款的故意:客观要件为犯罪主体之间实施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二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实施,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对这三类行为的定性应根据行为主体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利用职务便利等情况分别处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应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原理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种挪用型犯罪即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以及挪用特定款物罪中“归个人使用”的研究,解决挪用型犯罪在司法认定方面的疑难问题,并在理论上进一步引申,以更好地预防和惩治挪用型犯罪。  相似文献   

10.
对挪用公款行为设置与贪污公款行为相同的法定刑,无异于鼓励犯罪人积极实施将以暂时使用为目的的挪用公款行为转化为永久性非法占有公款的贪污行为;立法隐藏的激励反应使得挪用公款罪从贪污罪中剥离出来很有必要;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不为罪,这一挪用犯罪零成本的错误观念,容易导致行为人作出错误选择;从提高定罪概率的角度出发,应依据<刑法>第37条免除处罚的规定适用于"案发前归还"的情形;审判程序的真正作用并非直接进行惩罚,而是提供了信息;大部分损失不是由于支付罚金造成的,而是因声誉问题所导致.耻辱,可以而且也经常是一种带有负成本的惩罚形式,我国挪用公款罪刑罚应增设资格刑刑种.  相似文献   

11.
以一起发生在上市公司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案件为例,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主体要件中委派主体成立的条件,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和客观方面要件的构成,挪用与借用、占用的本质不同三方面进行学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贪污罪是一个古老的罪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使贪污罪的主体范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本试图通过对贪污罪主体身份认定的研究,使贪污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等这些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得以正确区分。  相似文献   

13.
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一致认为,侵占罪中侵占行为成立的前提要件是合法持有。但这种观点人为地限定了侵占罪构成的范畴,有违刑法设立侵占罪之目的。事实上,在认定侵占行为的前提要件———持有时,只能对持有作事实上的理解,不能作性质上的判断,即不能够将行为人先前对财物的持有限定为合法持有,只能考虑持有事实本身对侵占罪认定的意义。所以,侵占罪中侵占行为成立的前提要件是持有而非合法持有。  相似文献   

14.
挪用公款罪对公共财产使用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构成了双重侵害,为我国刑法严厉打击的重点之一。要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必须科学解析它的内涵、法律特征,以及与之相对相似的五大界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接连出现了有关企业公信力缺失的案例。企业公信力的缺失不但使公众茫然,使所涉及到的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公信力的内涵,并探讨了我国企业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影响企业公信力的企业自身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企业自身视角提出了构建企业公信力的相应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分析一起挪用公款案,结合新旧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就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和法律适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具体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主要特征为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对一些法律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导致案件定性发生困难。同时在案件办理当中存在取证难、追赃难等问题,影响了此类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理解和认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重要前提,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安全的性质及内容尚缺乏足够的和必要的关注。传统公共安全的定义并不能完全涵盖公共安全的内涵,在理论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解决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有关问题,应当将公共安全界定为: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公众的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的沿革,发现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存在模式不科学、政策导向失衡两方面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对英国公立高校的投入模式,从投入产出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构成应该有明确的划分,适时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中介机构,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投入为基础的公式拨款机制,改革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建立公立高校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