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逢场作戏与泄愤复仇,在她身上化为和谐。她清醒地沉沦,在沉沦中抗争,她极力地救赎,最后却只能刚烈地自刎。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学生课前已经预习《红楼梦》63-66回。师:尤三姐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最初出现在13回贾府办秦可卿丧事的时候,但作者只顺便提了一句“,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姐妹也都来了”。直到63回尤三姐才正式出场,可是她一出场就是连续的4回,直到66回为止。读了这几  相似文献   

3.
黄泉路上两联诗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坚执索回定情之物鸳鸯剑,辞退婚姻,解除前约,以为贾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尤三姐心知湘莲“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泪如雨下,左手持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颈上一横,可怜: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揉碎桃花”,喻颈血迸溅,隐寓尤三姐美貌。“玉山倾倒”,喻尤三姐自刎扑地,见其刚烈,寓其纯洁。“再难扶”透出作者对这株入了“污泥而不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谢世的无限叹息。 《红楼梦》第十三回,宁府长孙媳妇秦可卿死,写这“百年望族”办丧:……如此  相似文献   

4.
二尤,即《红楼梦》里的尤二姐、尤三姐。俩姐妹的共同点都是美女,美到让人人的眼球都能定住的程度。贾宝玉见了就眼睛发亮.更不用说贾珍、贾琏之流。不同的是,尤二姐温柔、绵软,如同滴水牡丹;尤三姐泼辣、刚烈,好似带刺玫瑰。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中,尤三姐短暂的悲剧人生仅仅是宝黛爱情和大观园女儿们悲剧中的一段插曲。她用极富个性的聪慧、纯情与刚烈,以鲜血饲剑洗净那腐朽淫荡的上流社会所加以的污浊。她为情而变,为情而死的至美心灵的陨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中伦理道德的彻底崩溃和贵族子弟的极端的无耻堕落。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有两个极普通的女性,其出身、经历、社会地位、思想性格都不甚相同,但却在爱情问题上同样表现出无比的勇敢和坚定,直至在关键的时刻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这两个女性便是尤三姐与司棋。倘若说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线,那么,尤三姐与司棋所扮演的故事,则是这条主线的重要陪衬,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这  相似文献   

7.
李晓  钟再强 《英语广场》2021,(11):21-23
《红楼梦》中“情小妹”尤三姐的前后形象转变比较戏剧化。在《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该人物形象的完整程度有所不同。本文根据原文故事情节,将尤三姐这一人物形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该人物话语的英译进行不同译本间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相比于杨宪益译本,霍克斯译本更好地再现了尤三姐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和尤三姐,是一对性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姐妹组合。比较她们在个性品格、婚姻爱情和死亡向度等三个方面的异同,揭示“色”、“情”与“空”的荒诞,青春女子的生命悲歌,以及曹雪芹对她们“淫奔”的矛盾心态,具有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的流星似的小人物柳湘莲的人格魅力。指出他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行和他自尊自爱的性格。本文还分析了周围人与柳湘莲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尤三姐的悲剧与他的关系,指出是吃人的封建制度以及污秽的贾府扼杀了尤三姐,而不是柳湘莲逼死了她。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柳湘莲出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流星似的小人物柳湘莲具有一定的人格魁,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行和自尊自爱的性格值得赞赏,其中尤三姐的悲剧与虽有直接关系,但主要是吃人的封建制度以及污秽的贾府扼杀了尤三姐,而不是柳湘莲逼死了他,柳湘莲出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悖论是逻辑术语,也叫佯谬,特指似是而非、亦真亦假、自相矛盾的命题。这里用悖论来形容《红楼梦》的贾宝玉,是因为他确实从本质上具有这种自相矛盾的特点,诸如,他既是情种,又不是情种;他既是有用之才,又是无用之器……,人们从他身上可以读出许多这类悖论式的命题。真是如此吗?不妨从《红楼梦》第66回尤三姐之死说起。尤三姐本与柳湘莲定下大好姻缘,却因意中人听信流言毁弃婚约,只得愤而自裁,以明其洁。死得刚烈;死得惨痛;死得可惜!然而也死得蹊跷,因为追根寻源,一语而使三姐坏了姻缘、殒了香魂的,不是别个,恰恰是最喜亲近女孩、也最能理解女…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简·爱》中的简·爱,《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这三位反抗姐妹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她们鲜明的反抗精神和夺目的性格魅力,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晴雯是红楼梦大观园内最具有反抗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丫鬟,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性格刚烈,从不奴颜婢膝、自轻自贱。晴雯的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和"礼"性的封建意识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寄居在贾府的两朵玫瑰花——尤三姐与史湘云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绚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红楼梦》里尤三姐、史湘云这两个有血有肉的脂粉队里的英雄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个性化人物。通过二者的形象比较,我们发现她们具有男子汉气质、积极人生态度、智慧的光芒、悲剧命运四个方面的共性以及主动追求与不放心上、刚烈与英豪、市井女子与深闺才女三个方面的个性,而且在这种共性与个性之中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在男性话语之下表现出从众与自卑,男性文化的强势力量使《红楼梦》里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相对性与依附性,在确立过程中呈现出消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学者对《红楼梦》韵文的关注历来颇多,也不乏对书中以花喻人手法的论述。如果将二者结合,以薛宝钗为例,从《红楼梦》韵文中全面体昧她在书中的花样年华,全方位展现她“淡极始知花更艳”,“谁怜我为黄花病”,“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性格一面,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简飚 《师道》2002,(2):37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教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红楼梦》第48回写林黛玉教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有过“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恶作剧。那是给晴雯治病时,却按男子的治法开的药,故称虎狼药,尤三姐同柳湘莲订婚的聘物是柳湘连祖上传下来的宝贝“鸳鸯剑”,这虽是两种具体的事物名称,背后却有一种隐语相含。《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以谐音作语。兹因贾府中的男主子们都是摧残蹂躏,奸淫玩弄良家妻女的无耻之徒,如虎似狼,尤二姐,天生丽质,懦弱无能,寄人篱下,终遭贾府之“虎”逼“狼”逐而自逝,尤三,南洁无瑕,性情刚烈,胸有城府、皆因处境是龌龊,芳名难辨而殉身,贾府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虎狼窝”(寓虎狼药)和遥深千丈的“冤殃涧”(寓鸳鸯剑),莫说二尤组妹,赁好哪个女子也逃不脱这帮声色犬马之徒的魔掌。这正是书中“红一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万艳同杯)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18.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老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吧。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是《祝福》中的重要情节,表明祥林嫂性格的刚烈。历年来关于祥林嫂的“从一而终”论,值得商榷。根据祥林嫂的成长经历,结合课文内容,对祥林嫂“从一而终”的说法进行质疑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