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和心理上都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学校必须要对留守儿童予以高度的重视,着重引导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促进留守儿童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对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进行研究和讨论,旨在促进留守儿童们能够更加积极、快乐的学习知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性健康量表对600名西部留守妇女进行调查,探讨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弥补当前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定量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健康水平较低,性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常模。文章以留守妇女诉求得以表达为目的,且加深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妇女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2006年在江苏、湖北和甘肃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状况、老人赡养、子女抚育、婚姻现状、闲暇生活进行分析和地区间的比较,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参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相关权益及制度建设问题,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留守妇女现象在我国各地农村非常普遍,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必须重视.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重视推广农业机械化,那里的留守妇女生活现状、权益保障现状与山区留守妇女都有较大不同.调查平原地区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了解她们的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婚姻家庭、农忙季节时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现状,发现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根结,给出合理适当的对策和建议,使她们的权益保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对于稳定平原地区农村社会,促进平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物质生活层面,而文中则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指出要想根治贫困,必须重视文化扶贫,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6.
一、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在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国内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大批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经商,农村收入增加了,摆脱了贫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建立起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持系统,是农村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留守妇女概念、研究留守妇女心理的方法、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现状、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因素、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对策以及留守妇女心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等。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心理研究存在界定模糊、定性研究过多、定量研究过少、取样的范围狭窄、样本量太小等问题,而且理论指导和学科基础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9.
从宜春市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入手,针对家庭教育弱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这社会问题,提出学前教育应纳入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范畴,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缺乏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寻求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组对广西民族地区的部分留守儿童作深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造成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是留守妇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留守妇女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实现的内在要求。我国业已开展的留守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尚存在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受众比例偏小、内容单一、区域失衡严重,供给主体单一、培训方式欠灵活,师资匮乏、经费来源不足,管理缺失、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支持体系,要尽快摸清实情,建章立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个体的激励作用;要在对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供给上呼朋引伴,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因材(才)施教,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招贤纳士,同时在经费投入上开源节流;要加强培训管理,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繁衍出来的产物这一宏观背景,从贵州省4个地区分层次整群抽取2800名农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13-16岁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身高相对较矮、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低、下肢爆发力水平较差等体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出了影响贵州省农村留守中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曾碧  侯攀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123-126
通过对陇南市成县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经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长期以往必然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外出务工方式,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效能;加强学校师资建设、建立学校监护系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民间救助组织、加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希望是个体发展中所必须考虑的基础因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希望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对农村小学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希望调查,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希望总分及路径思维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并据此提出教育建议,帮助提升农村儿童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子开始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是一种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这类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教育资本存量;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留守妇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组织建设,使留守妇女走合作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陕西省的西乡县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是:留守儿童基数大且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性格孤僻内向,农村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升学率较低。西乡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成长受阻,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潜在人力资源流失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应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善本土经济和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创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力争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