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什么“皎皎河汉女”,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等等。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励: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2.
最好的奖赏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什么“皎皎河汉女”,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每背会一首,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赏: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  相似文献   

3.
“我们之间肯定有代沟,”15岁男孩阿乐的母亲杨女士说,“我读《红岩》读得泪流满面,而他却笑我幼稚。”从小就接受理想主义教育的杨女士感到十分无奈,“我建议阿乐每天读一篇散文,但他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一点也提不起兴趣。”“那他喜欢读什么呢?”我问。“就是科幻读物啦,侦探小说啦,再就是  相似文献   

4.
单眼皮叔叔知道,没有小朋友不喜欢看书的!记得比你们还小一些的时候,单眼皮叔叔最喜欢听童话了,常常缠着隔壁的大哥哥给我讲故事,听得如痴如醉。后来爸爸给我买了第一本童话书,是陈伯吹爷爷写的童话,让我自己读。那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可以像个大人一样读书啦,我长大啦,真棒!虽然那本童话书的插图很少,而且很多文章我不能完全读懂,但直到现在,我都念念不忘——因为这是我自己阅读的第一本文字书,它陪伴我度过了好多个温暖的夜晚,让我认识了好多字,让我知道了好多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事儿。闭上眼睛想想,学会读书真的好幸福啊!有一次,我碰到…  相似文献   

5.
读书之旅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我每背一首诗,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励: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希望长大后读好多好多书来丰富自己。长大后,小人书、连环画已经被大部头的名  相似文献   

6.
《三字经》极力鼓吹“尔小生,宜立志”,那么,它要青少年立的究竟是什么志?请看它大肆吹捧的几个“典型”吧!什么宋朝的苏老泉二十七岁了还发奋读孔孟的书,后来做了大官啦;什么梁灏年轻的时候就苦读孔老二的书,直到八十二岁终于考中了状元啦,等等。十分清楚,《三字经》是要青少年一辈子死读孔老二的经书,立那种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读书做官之志。刘少奇、林彪也都极力鼓吹“读书做官”,妄图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他们复辟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对书真是“情有独钟”,可要提起我与书的“情缘”,那还得从我读幼儿园说起。那个时候,由于我还不认识字,便不大爱看书,妈妈也因此特别担心,怕我长大以后没有出息,就绞尽脑汁“逼”我读书。有一次,妈妈要出去,就问我跟不跟她去。我当然愿意跟妈妈出去玩啦,便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妈妈却说:“等你把《白雪公主》看完才行!”我听了,心里是—千个不愿意,于是就撒起娇来。哪知妈妈却二话不说,径直往门外走,我一下子急了,只好答应妈妈,乖乖地看起书来。看着看着,我渐渐被这个神奇的故事给吸引住了,竟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跟你出去了,就在家里看书吧。”妈妈一听,乐了,笑呵呵地说:“恩,还是儿子乖,喜欢看书啦!小宝贝,多看书,你会越来越聪明的。”小孩儿哪有不喜欢大人夸的,这一夸,我看书就更来劲儿了,与书的缘分也就从此开始了。妈妈趁热打铁,给我买了好多色彩绚丽、充满童趣的书,她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翁,满怀信心地投下香喷喷的诱饵,等着我这个“鱼儿”上钩呢。而我在妈妈的“诱导”下,也不知不觉变成了一条“馋嘴的鱼”,好像对书着了魔似的,连出门也不忘带上一本好书,甚至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搬着一根小...  相似文献   

8.
你认识我的     
要从头整理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一生中最骄傲的记录是我刚生下的时候,因为哭声响亮长得胖,得了九点八分,这是我们病房的最高分哦。我生下来之后,就开始长大了,长大前我有一些乏善可陈的趣事,什么“指尿为水”啦“,暗恋蔡国庆”啦。当我爸我妈拒绝给我买玩具的时候,我就开始工作起来了,我工作的第一步是开始认字,保姆用了很多方法来教我认字,比如说在烟盒上画画,教我《看图识字》,她画得很高兴,这工作似乎激起她极大的兴趣,但是她不知道她有好多字都写错了,我叹了口气:“看来认字还是得靠我自己。”从此我积极地投入阅读,当然也是从童话…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2,(12):13-14
继《牛郎织女》被剔出小学语文教材后,今年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中的“爱”字也被删除,其中“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被生硬地改成了“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爱”为何成为洪水猛兽?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11.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习作”的要求,和“阅读”一样,作为单独的板块来精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便教利学的凭借。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增强习作信心
  教师应该对起步阶段的习作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如三上第一单元的习作:“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请看:《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读了基本要求和例文后,同学们消除了对习作的神秘感,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在良好的习作状态下,学生易于动笔,在漫漫习作路上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胡慎之 《母婴世界》2011,(9):100-103
妈妈.快一点,该去大花园啦。 大花园里有好多小朋友.有多多妹妹、派派弟弟、妞妞妹妹,我喜欢妞妞,她很小,一丁点大.我想。等我再长大一点就可以把她拖起来了。 我喜欢和小朋友们玩.我们看起来是一样大的.大人们太大了,他们站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喜欢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读过很多书,最初是浅显易懂的书,慢慢地,我就喜欢读内容深奥一点的书。比如三年级时,我就开始读《论语》,但由于我年纪太小,对书中的内容和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的道理似懂非懂。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书中内容理解多了。可以说,《论语》陪着我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14.
镜中人影     
正我是1924年生,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我的祖父比较保守,他说:"女孩子就是不能让她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书,一到外面读书,女孩子就学坏了。"可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读什么呢?读《女诫》,学三从四德,因此对女子的教育是"新知识、旧道德"。我的祖父绝对没有想到我会到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 抗战开始时,我读小学五年级,学校停办,我就失学,从此在家种地.为了生活,我每年都要挨饿,吃南瓜度日,我的“瓜饭楼”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生活尽管这样艰难,但我仍喜欢读书,喜欢书法和绘画.书法方面,我找到了最普通的印本《九成宫》,我长久地临习它.之后又临了《皇甫君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是很晚才看到的.小欧的几种帖,如《泉男生墓志铭》、《道因法师碑》等我也临过.我习欧字有好多年,并且乐此不疲.我感到欧字典雅大方,端庄凝重,结构严整,有巍峨气象,而且有王书的底子,且以后行草学王字容易合拍.  相似文献   

17.
洪竹亨 《四川教育》2014,(11):36-37
把《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样一组“友情诗”放在一起来读,会是什么感觉?把各个版本“龟兔赛跑”放在一起来读,会是什么感觉?把观点完全对立的文章放在一起读,又是怎样的感觉呢……群文阅读,多么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节早读课。走进教室时.几个学生正在说笑,还有几个坐在位子上发呆,懒懒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就是没有一个学生读书。看看昨晚放学时就为学生布置好的早读作业,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早读的好处不知讲了多少遍,什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啦,什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啦,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啦……  相似文献   

19.
我爱看书     
我从小便喜欢读书,凡是带彩色插图的、有识字卡片的书一概都拿来读。后来慢慢长大了, 渐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来阅读。一、二年级时,我只喜欢读童话书:小猫小狗小松鼠的故事,热闹而有趣;慢慢地,我喜欢上散文类书籍了,清幽曼妙,就像沙沙细雨一般“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节目中听到小学生稚嫩的心声:“长大要做好多作业,我不想长大。”曾经在学生的作本里读到这样的字“中学生活是人间的地狱,我真想逃脱,可通往天堂的路在哪里呢”?最近又在中国青年报看到《读书真累》、《逃离大学》的报导,我的心中有一丝酸楚:厌学正象瘟疫一样在小学、中学、大学里悄悄蔓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调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