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彬 《历史学习》2000,(7):23-23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83页上说:“俄国在为争夺巴尔干同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遭到失败。”第101页上又说:“1853年,俄国大军入侵土耳其。第二年,英法……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3.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牒。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材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往往只提到对俄国和英法的影响,实际还应包括对奥斯曼土耳其、印度、中国、德意志、意大利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一、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影响。1.国力更加衰落。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历时约三年,主战场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使该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破坏了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导致国力更加衰落。  相似文献   

5.
<正>1853—185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英、法、土耳其(后来有撒丁王国参加)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这次战争是欧洲列强在近东长期争夺的结果,是他们在“东方问题”上多年酝酿的矛盾的爆发,同时它又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并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分析《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的第一课,作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部分,本课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农奴制是俄国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废除它。在此我就本课认识做如下设计,仅供同仁指正。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播放克里米亚战争片段)这是一场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忘的战争,1853-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战争。”在这里不论是在题目中,或是在正文叙述中,都把克里米亚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甚至在第98页这一节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略微懂得历史的人就会清楚,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大帝国,根本不能算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推…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们外出,只需收听或收看气象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之间爆发了克里木战争。正是这次战争,促使了天气预报的出现。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不伪饰自己。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30m/s,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9.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失败,加之随后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向中亚大举进攻,导致中亚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化进程中。本文结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中有关“边缘地区”部分的论述,来研究19世纪下半期中亚边缘化的动因问题。即从考察当时欧洲格局的演变入手,结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英对中亚战略政策的差异以及中亚的内部矛盾等方面,来探讨中亚边缘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陈瑶 《教育导刊》2008,(4):56-58
国外家访的起源和发展 国外的家访(home visits)最早并非用于教育领域。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一名护士为当地的家庭提供医疗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她的行为给利物浦一所学校带来启示,这所学校开始培训护士对家庭进行访问,这便是家访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1848年罗马尼亚革命是怎样被沙皇俄国镇压了的? 答:罗马尼亚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十四世纪,罗马尼亚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封建公国。十六世纪,他们被迫从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829年,俄土战争结束后,根据双方签订的阿德里安堡和约,沙皇俄国获得了对罗马尼亚两个公国的“保护权”。两个公国这时虽然名义上仍隶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已被置于俄国的军事占领之下。  相似文献   

12.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为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争夺对中东和近东地区的控制权,法、英等国共同对俄国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演变.法国通过克里木战争再次雄霸欧洲大陆.但法国的欧陆优势既不强大又不稳固,其实质是沙皇俄国的暂时屈服和奥地利遭受削弱.奥地利被削弱的结果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而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崭新民族国家的诞生则导致了法国欧陆优势的最终丧失和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力量的重新配置,德法矛盾、德英矛盾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所以,抓住了克里木战争的结局,也就抓住了欧洲格局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试论法国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英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持续不断地同法国进行战争。英法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793年年初英国纠集反法国家建立第一次反法联至1802年英法签订了《亚眠和约》止,英国对法的关系是立足于全力围剿法国大革命,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阻止法国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颠覆年轻的法兰西共和国为目的的。此为第一个阶段。自1802年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这时英国对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18世纪初期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海上和殖民霸权的第一次大冲突。进行过13年的战斗,以英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取胜而法国失败告终。这场战争涉及诸多国家的利益,所以战争爆发的原因众多。  相似文献   

15.
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奥地利外交上的一个转折点。战争中奥地利看似成功的外交却导致了奥地利国际地位的迅速衰落:奥地利失去了俄国这个忠实盟友,又没有争取到英法的支持,还给了撒丁和普鲁士改变欧洲版图的机会。这导致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孤立,最终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16.
教材把克里米亚战争作为1861年改革的原因来叙述,而1861年改革是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有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认识上的错误,认为是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事实上战争是尼古拉一世发动的。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分割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尼古拉一世发动了战争。  相似文献   

17.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18.
一、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1.含义: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经济学奖三十年中得主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奖项之一.设此奖是为了纪念出生在瑞典的伟大学者、发明家和企业家诺贝尔.诺贝尔是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和巴库开始他的学习、科学和企业活动的.他建立了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发明了炸药,然后,论证了油田区划.在1853年至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企业家诺贝尔家族为俄国军队供应了所需的炸药.以后,诺贝尔在瑞士、芬兰、德国和法国创办企业.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法国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