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旭  梁婷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52-55,51
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目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不强,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效,从教师课程意识视角而言,应着力强化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到位;唤醒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催发教师的生成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识,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评定。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在于必须与时俱进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路径则必须建立在:一方面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则需要借鉴国内外各高校之间的有益经验。具体而言,当下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迫切需要实现"四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实践教学教师聘用制度的灵活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教学改革"质"的达标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深度不够,还需要全面提升质量和内涵。而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理解与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教学转型的目标,智慧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过程、方式、评价四方面予以转变。  相似文献   

4.
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举措。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多是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和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采取以下策略:推行"宽进严出"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实施课程教学制度改革;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观,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构柔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南阳师范学院通过更新育人观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程,坚持以生为本、全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强化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优化教学评价、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激励机制、积极营造课堂教学改革氛围等多管齐下的改革举措,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多元化评价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多元化评价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在评价当中,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改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化评价的意义,然后探究具体的评价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用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并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而又科学的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不良的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模式存在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展”、重奖惩轻促进、忽视教师劳动的尊严与创造等四大问题,尝试提出四个方面的改善途径:树立发展性教学理念,重视过程评价;以学生为评教主体,评教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评价体系科学化;建立适合成教教学的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发生变化,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需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高校英语教师应透彻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中,学业评价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共识。通过对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在微生物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考核模式改革,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量化评价与主观评价有机结合。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探索及实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过去课堂教学评价当中,一直都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以及教师借助考试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当前,新课标对于教学评价相关建议当中,提出多元化评价主体这一概念。其指出,评价者应该包括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多个主体,这样才能推动初中数学整体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以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体为基础,分析初中数学参与教学评价主体具有的多元化的功能,进而对多元化评价主体具有的效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林太生 《教育》2024,(4):95-97
<正>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往往以考查教师教学为主,而全体学生都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这就容易忽视对学生“学”的科学评价目标的达成。将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入化学课堂教学,能从根本上兼顾教师与学生两大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并最终促成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笔者始终认为教育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让课堂教学评价为课程改革助力,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接受课改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为根本目标,注重评价内容、标准、方式的多元化。通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确保职前教师入职之前做好课堂教学准备,近年构建了职前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及质量保障机制5个部分构成。它基于《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与《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程序》而建立,以实践为导向,追求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和多元化的评价工具质量保障。对于我国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改革带来4点启示:1)开发基于国家标准的表现性评价工具;2)树立注重实践的课堂教学评价观;3)全面评价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外显行为和观念认识;4)构建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施忠明 《上海教育》2015,(Z1):68-69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化和直线化,导致评价缺乏民主性和全面性。因此,评价主体应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是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评价有益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反观当下,各种教学评价策略良莠不齐,究其因在于,教师对新课程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只注重外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追求“形似”,却离“神似”越来越远;评价者学科专业和评价能力不够,导致对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存在诸多不良行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值得探究的问题。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的最优形式。以职业院校电子专业课教学为例,对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性策略,从落实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项目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联网+职业教育"助力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改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几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刘丙章  刘波 《林区教学》2020,(10):41-43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发挥评价考核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高校经济地理学为例,基于过程性示范课程"四位一体"的目标评价体系,探讨翻转课堂中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和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客观全面的判断,有助于高等学校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师生双方能力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河南某高校学生评教体系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着评价过分关注教师、过分偏重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简单粗糙等现状。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也为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韩梅 《中学生物学》2006,22(4):61-62
新课程改革必将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诞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其基本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视角也从评价教师的一元化转向了评价师生的多元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的评价标准,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的评价,以引导广大教师转变个人观念,转变教学风格,促进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