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传输、交互、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影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经过六十年发展流变,中国电视剧呈现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近五年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了新生长时期。面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从业者应当运用产业思维指导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诞生、壮大,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导者。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脉络,分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将华策影视作为个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产业研究法等研究手段,探析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产业化思维。  相似文献   

2.
跨国数字平台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少数基础设施化的平台通过吸纳不同社会要素进入,构筑了以平台为核心的网络生态,形成对信息和数据跨国传播的把关。平台基础设施在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由算法技术驱动、平台规则驱动和意识形态驱动的把关,三层把关结构共同构成少数平台对互联网国际传播整体信息流动的控制。与传统意义上把关理论不同的是,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技术—文化”与“平台—国家”两组矛盾。面对平台基础设施主导互联网国际传播的现实,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出海对于重建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剧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网民主导、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当前,应当结合运用电视剧文化工程战略、精品战略、对外传播战略、电视节文化战略、类型化战略、明星战略、字幕组战略等多种战略,构建有效的传播渠道,形成有力的文化态势,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国际合拍是一国电视机构进入国际电视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新加坡作为重要的海外华人聚集区之一,在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与市场拓展中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中国广电统计资料的查阅与对新传媒制作私人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剧目的总体整理,详细展现了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电视剧合拍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特点,并从电视剧合拍所涉及的政策、市场、产品形态等角度,深入讨论了历史演变及合拍特色背后的原由,为中国电视进一步扩大海外拓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以互联网为平台,吸引着众多的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研究者以及新闻爱好者,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成为互联网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新闻传播类网站目前形成一个稳定发展阶段,经过市场洗礼后进入细分,几家大的网站和频道自己的优势和发展重点日益突出,也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闵慧 《东南传播》2015,(2):108-110
日韩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历经起起落落,而如今,韩剧在中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日剧却日益衰退,收视群体不断小众化。本文以近两年广受关注的两部电视剧为例,从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受众的从众心理、电视剧资源、文化产业政策和剧集设置等方面的不同来寻求日韩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我国电视剧应从文化上靠近、把握现代人心理、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利用网络媒介等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9.
何仪 《新闻前哨》2023,(13):70-71
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国际传播格局也随之变化,全球进入平台传播新阶段,研究构建地域性媒体传播平台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地域性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都地方媒体Chengdu Plus为例分析国际传播创新策略。地域性媒体平台需要从精准平台内容定位、开展平台用户分析、深挖特色地域文化、转变平台叙事主体等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出版产品、国际出版合作与交流、中文国际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加快出版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出版走出去传媒生态;开展多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策略拓展出版走出去国际渠道与平台;运用语言学习载体,基于"互联网+语言+资源"思维搭建国际中文教育与资源平台,在推广国际中文教育的同时推动中文教学资源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赵芳 《今传媒》2014,(7):21-22
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传播以其高参与性和互动性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青睐,公众的知情范围不断扩大,表达的空间不断拓宽,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对于中国的知晓和沟通。中国的互联网由政府主导以免受西方国家的信息侵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尽管如此,无论是互联网的传播内容或是传播载体,都随着国家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而日益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新信息传播环境下,当抓住契机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传播是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的领域,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对我国整体国际传播战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意识显著增强、高影响力文章数量明显提升、领域的丰富性进一步释放、国际传播的渠道逐渐拓宽,但在优质稿源、市场运营、对外宣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具体可采取推动转型发展、留住优质稿源,加强技术应用、建立联合平台,创新传播形式、提高宣发能力、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引才机制等方式,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媒介的不断发展更新,基于互联网的谷歌地球不仅为国际传播搭建了数字化的平台,也对国际传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影响。本文就谷歌地球如何影响国际传播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荣 《报刊之友》2010,(12):131-132
互联网赋予了国际传播新的内涵。全世界的媒体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给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巨大机遇。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张岩 《中国出版》2023,(8):43-47
出版物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构成,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行稳致远的新阶段,同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传播的精准化建设提供支持,出版走出去在内容、形式、路径上体现出新的发展需求与延展趋势。中国出版企业在夯实既有渠道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思维,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进入国际主流互联网销售渠道;利用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出版优势参与国际出版竞争;设置研发机构和绿地投资,进行本土化经营;积极进行国际多边合作,并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杨国藏  马瑞贤 《传媒》2023,(22):46-48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文化传播云参与活动增多,但是文化传播的叙事思维仍较为粗放。在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为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文化传播是语言服务的附加价值,新时代的数字语言服务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跨文化数据分析平台、基于大数据形成中国文化翻译工具系统、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数字语言服务能够助力中国文化分层传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观看网络电视剧成为我国各阶层群体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美剧借着这一契机登陆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并在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群体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本文通过分析美剧《罪恶黑名单》在中国市场对观众的使用与满足状况,探究中国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方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已经进入到新媒体互动传播的新时代,这种环境催生出各种新型传播形式。鲁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分支,以其制作精良的水准、良好的口碑成为电视剧业界的佼佼者。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鲁剧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新媒体互动传播环境下各种传播媒介对鲁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清晰地勾勒出鲁剧在新媒体互动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试图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以中华文化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中的数字叙事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文化短视频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贾燕 《新闻窗》2011,(1):25-27
导言 随着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正一步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的一言一行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长期以来,在国际传播上,一直是“西强我弱”的格局,中国的声音难以进入世界传播的主流平台,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