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内气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气敏材料的制备,气敏元件的性能及如何提高气敏器件的灵敏度,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介绍了国内气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对发展的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近年半导体纳米气敏材料低温固相合成的技术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CuO材料进行掺杂金属氧化物试验,并用乙醇、甲醛、液化气、汽油、氢气等气氛进行气敏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掺杂原料不仅可以改变氧化铜气敏元件的灵敏度,而且可以提高氧化铜气敏元件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2,(2):44-49
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制备了四种不同形貌的纤锌矿ZnO材料。将合成的材料制备成半导体气敏元件,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形貌ZnO材料的气敏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ZnO(c)小颗粒的气敏性能要高于其他三种形貌,对50 ppm乙醇及丙酮的灵敏度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4.1和9,是其他形貌ZnO灵敏度的2倍以上。ZnO(c)颗粒相较于ZnO(a)微米花具有较长的响应和恢复时间。ZnO(a, c)对乙醇及丙酮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63天后的灵敏度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掺杂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导电类型、能力和气敏效应取决于材料本性、掺杂、制备方法、工艺和热处理条件等;设法抑制并消除沉淀、干燥、热处理过程中因表面非架桥羟基、表面张力引起的颗粒之间的团聚是材料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对一些现有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发掘新型气敏材料、探索气敏机理,开发“优质高效性能可靠”的气体传感器始终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明灯。  相似文献   

6.
用Cu2O制备CuO气敏元件,对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等气氛进行气敏试验,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由Cu2O制备的CuO气敏元件,对所测气体的灵敏度优于由CuO制备的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智能电子鼻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晓芳 《化学教学》2005,(9):40-42,38
电子鼻是综合了化学和计算机学科等多学科技术开发研制的一种仪器,它是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过粤,用气敏传感器来识别、检测不同气体的智能化测试系统。本文简单介绍了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电子鼻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敏感机理等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和CD212气敏传感器的性能作了分析和比较,并介绍了适用于瓦斯气、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的贮气仓库使用的JTFB—93防爆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的设计思想、电路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调试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m1-xZnxFeO3(0≤x≤0.10)半导体气敏材料。对其固相组成、导电行为和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粉体为正交晶系钙钛矿型结构;6%Zn掺杂SmFeO3导电优于纯相;在160℃工作温度下,6%Zn掺杂微粉制作的元件对0.1%丙酮的灵敏度高达568,是相同工作条件下纯相SmFeO3元件的8.5倍,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4S,和4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DBS)微乳液法合成SnO2 微粉,并对SnO2微粉进行气敏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用DBS微乳液法合成的SnO2微粉,对SnO2气敏元件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DBS)微乳液法合成SnO2微粉,并对SnO2微粉进行气敏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用DBS微乳液法合成的SnO2微粉,对SnO2气敏元件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甲烷气体传感元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栽体催化元件和半导体气敏传感器这两类常用的甲烷气体传感元件的研究进展。指出采用经嵌入式测试电路改进及材料掺杂的栽体催化元件虽然寿命较短,但目前仍比较适用于矿井中甲烷的检测;而稳定性好的二氧化锡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是今后甲烷检测元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CoO3纳米材料,借助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凝胶前驱物和所得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aCoO3纳米材料为沿钙钛矿结构三重轴发生形变而形成的菱方晶系,其产物的平均粒径约为38nm,且颗粒均匀;将所得纳米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并测试其气敏性能,结果发现在248℃时LaCoO3纳米材料对甲醛的灵敏度最高为21,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乙醇除外),通过将来进一步提高对乙醇气体的选择性,该材料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检测甲醛的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利用气敏元件表面覆膜方法,得到高选择性SnO2半导体NH3敏感元件,并对元件的特性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一氧化碳传感器研究的前沿和意义进行综述,并首次提出在超细In2O3粉体中掺入超细金属粉体制造的一氧化碳气敏元件可以提高其性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一种利用气敏传感器对H2S气体浓度进行高精度、宽范围测量的单片机实现方法,是一种高性能、易实现、实用性较强的H2S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讨论了关键技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 Eu_2O_3—SnO_2复合薄膜气敏元件的制作工艺和敏感性能。测量结果表明,这种元件对丙酮敏感,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直径约为0.2 mm的细铜丝和直径约为1mm的细铜丝环为模板,制得了不同微观结构、不同酸掺杂的聚苯胺材料,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酸掺杂和不同形态模板对聚合产物气敏性的影响.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以多酸掺杂细铜丝环为模板合成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以H6P2Mo18O62掺杂合成的聚苯胺微米球对100 ppm NH3的灵敏度最高,响应时间最短.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9.
1.气敏电阻例1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制定了严格的界定标准,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20.
在硫酸介质中以苯胺为单体,用恒电压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苯胺(PANI),并对其进行了形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率和气敏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一维纳米线结构,表现出了聚苯胺的光谱特性,电导率为0.53 S/cm,对室内甲醛、苯、甲苯和氨气等表现出了较好的气敏性能,合成方法对电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的工业化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