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之现象,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承袭传统,中西合璧,有利于把语言学习与中西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这是学生今后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怀化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这一问题,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丰富现有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设实训项目,拓展第二课堂;加大师资培养,提高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视域下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涉及2个重要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针对这两个重要概念元素,本文首次提出用"Y=Q×X±常数"数理公式来描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函数关系模型,充实和完善本土化的跨文化交际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今天,我国跨文化交流处于空前繁荣,许多人只是热衷于跨文化交际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却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文章就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就如何提高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素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姚敏 《时代教育》2012,(21):157-158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友人来学习汉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元文化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圣玲  肖婧 《海外英语》2020,(7):106-107,1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近些年的大学英语教育忽略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在当前国内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地域优势,提出以三国文化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地方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同时,提出英汉对比教学、趣味习语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并对其他地方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具有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就目前韩剧在中国风靡的现象,剖析韩剧内含的儒家文化,解读传统文化在韩剧中的继承与发展,并揭示出文化创新对当代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制约因素,外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应该兼容并举,但是中国文化教学却是缺失的。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太原师范学院中加希尔克学院605名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欠佳,并且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不容乐观。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要求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熟知目的语文化及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能够正确地用英语来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了解和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使跨文化交际失去其真正的目的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改进中国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不同文化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二者在很多方面出现了趋同现象。一项对大众生活方式的调查表明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融合情况,其原因既有文化本身的特点,也有全球一体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同时也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同时注重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析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机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抽样选取以中美知名大学合办的美国孔子学院为研究的具体案例,采用文献法、计量统计法和归纳分析法发现, 美国孔子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精髓的传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以及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对此提出的改进策略有: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重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数量和质量,大力增强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及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现英语课堂的人文属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文化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通过师生共建教学资源库,促进师生对河南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融合教材和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三部曲"系列电影是著名导演李安的早期代表作,影片对中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地描绘与刻画,展现了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对跨文化背景下传统中国家庭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厚重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艺术意境的求壳中对传统文化作批判性反思。通过对中国艺境的文化哲学基础的探寻,揭示了传统哲学的生命哲学品格;通过对未来文化的展望,高扬了“文化与自然调合”的理想;通过对“中西古今 ”关系的辩证思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和对古人作“同情的了解”这一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莎萍 《文教资料》2008,(21):41-43
林语堂具有超越种族和地区的多元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的学者和作家.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林语堂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向西方国家展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林语堂的文化传播活动在"西方中心主义"盛行的当下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为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主题多样、精湛简洁,是嵌入英语教学的理想的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可以为民族、群体和个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它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之一,在教育体系中仍占主要地位。而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更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该文就探讨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途径,以期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生成背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社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比较的目的并非强调差异,而在于增加相互了解、相互认同,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