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都市类报纸,总会在办报之初向读者宣示办报的理念.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更考验报纸的是日常办报中的具体作为,站在什么角度写新闻?站在何样立场发言?对社会和国家等秉持何样的态度?因而,对报纸来说,坐言与起行是相辅相成的,而报纸内设的新闻奖就是这一言行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报纸,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格调,也就衍生出相应的报纸新闻奖.  相似文献   

2.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副刊读者心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求知心理读者有求知欲,否则就不会读报。作为报纸副刊的读者,他们总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报业竞争中,报纸的可读性是一个被提及较多的概念。什么样的报纸内容读者觉得值得一读?什么样的报纸形式读者容易接受?对于这个问题正确的回答也许就是报纸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所在。因为重视读者的感受已经成为我国成功报纸的普遍做法。正是基于此,都市报崛起与勃兴,  相似文献   

4.
陈琳 《新闻世界》2008,(9):45-46
不同的报纸面对不同的读者,但尽可能多地争取目标读者始终是报纸的首要目标。什么样的读者观才是现代报纸所需要的?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述目前报纸读者观的误区及应持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涛 《新闻实践》2003,(3):28-29
当新闻事件日益丰富,而版面资源日趋紧张的时候,编辑必须判断读者的主要兴趣指向.这实际上就是判断什么样的新闻最有报道价值.对于一张试图走市场化道路的报纸来说,把握读者的兴趣指向是编辑无可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报纸是一张好报纸?什么样的报纸有看头?搞新闻的人都会说,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然而,有一些报纸只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却忽略了版面的装饰,使报纸出现了"一副好躯体罩着一件破棉袄"的情况,影响了报纸的美感,也降低了读者群的拥有量.因此,无论"日报"还是"晚报",都应在版面上下大功夫,发挥版面的特殊语言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从营销的角度讲,他们是在卖观念,而不是单纯卖产品。他们在做到轻松阅读的同时,也在关键的地方、重要的问题上适当抽象化,力图做到与其他报纸不同。在向广告代理商和客户推销他们的报纸时,不像其他报纸那样侧重产品本身的物质特性。他们专注的是读者的价值。从营销的角度讲,他们是在卖观念,而不是单纯卖产品。他们在做到轻松阅读的同时,也在关键的地方、重要的问题上适当抽象化,力图做到与其他报纸不同。在向广告代理商和客户推销他们的报纸时,不像其他报纸那样侧重产品本身的物质特性。他们专注的是读者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外貌,它形成读者阅读报纸的第一印象,甚至影响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选择态度.如何改进报纸版面编排,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报纸版面编排改进成功的例子,他们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欢迎.他们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坚持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3.标新立异,但不哗众取宠;4.坚持方便阅读的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不需要一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记者,也不需要一张对他们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而需要能集中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作为党的机关报,理应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这就必须坚持“三贴近”,不断强化报纸的“亲和力”。1.“亲和力”来自身子下移视角下移在新的形势下,党能否最终赢得市场,要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能否与读者靠得更近,即所谓的贴近性。贴近…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报纸的主人公。对读者的研究显然是对办报方针策略以及其它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归宿。下面,笔者就以本人在《房地产报》工作的实践来论述对读者研究的有关问题。一、读者数量的研究对读者数量的估计当从应当、现实和可能三方面着手,所谓“应当”,即指根据报纸的性质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致数量,所谓“现实”,即指在研究时报纸实际拥有的读者面和数量;所谓“可能”,就是指在“应当”和“现实”的矛盾情况下,报社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即达到什么样的数量。 (一)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约的数量《房地产报》是一张在上海出版的全国唯一的房地产行业周报,面向社会由邮局公开发行。鉴于她是一张房地产行业的报纸,无疑她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报纸要办成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如何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践行报纸"三贴近"的原则,办成让领导满意、读者满意的报纸,其定位至关重要。它既是衡量报纸质量的"风向标",又是赢得读者青睐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编辑和出版商》报道,一份来自英国机构的最新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英国全国性报纸读者表示,他们更喜欢阅读印刷版报纸,而不是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进行阅读。这个调查结果主要用于研究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和对时事的兴趣。
  纵观全国性报纸,读者对印刷版报纸的偏爱明显存在,但有很多人会在典型的一周里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全国性报纸。总的来说,在偏好阅读印刷版报纸的读者中,有17%表示他们也会在网上阅读。相比较而言,在喜欢通过移动设备阅读全国性报纸的读者中,有38%表示他们也会阅读印刷版报纸--还有31%的读者表示,他们也会通过电脑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3.
眼下,晚报、生活类报纸定位于大众百姓,都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市场份额;有的省级报纸也在各地市开办分社。与地市报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地市级党报如何适应这种严峻的挑战呢?一、办什么样的报纸受欢迎什么样的党报受最广泛的读者欢迎呢?读者心目中党报的理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分众化时代报纸如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8):20-20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纸市场化运作,使得报纸商品性的一面越来越凸现出来。报纸的信息质量,即报纸所传播的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时代的读者已把报纸信息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订购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获知权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传播信息是报纸的主要特征。报纸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争取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订购,从而实现其办报目的;而读者则期望从报纸上获知更多、更及时、…  相似文献   

16.
新闻创新似乎是媒体编采人员主观的事情,但其真正的客观要求却是媒体的受众,或者说,受众才是新闻创新的诉求者和承载者。以报纸论,读者以什么样的方式诉求媒体的新闻创新呢?那就是他们喜欢与不喜欢读新  相似文献   

17.
<正>时事编辑是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要负责将新华社的新闻稿件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价值,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思想,激发读者的兴趣,推动社会发展。可以说,编辑是报纸将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传递给读者的决定者。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时事版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还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因此,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时事版更具特色,成为时事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燕达 《新闻窗》2012,(4):128-129
一张报纸是有个性的。特色,不仅体现于报纸版面、文字本身,也体现于报纸内部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不仅是报纸提升竞争力、吸引读者的内生性动力,也吸引人才、增强企业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在报业发展面向市场、面向开放的今天,培养健康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浅论报纸读者忠诚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京成 《新闻界》2005,(3):38-39,51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服务类信息商品,赢得读者忠诚感是报纸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以后在报业市场立足的关键所在。报纸读者忠诚感是读者在对报纸提供的信息服务满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长期购买这种报纸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为长期保持购买并阅读该报纸的行为。读者对一张报纸的忠诚感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测量他们的“忠诚度”。读者忠诚度是衡量报纸产品价值和广告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报业市场调查中的一个子指标。当前,  相似文献   

20.
专栏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栏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版面效果.《襄樊日报》各版都设有一些较具特色的专栏,而经济版的“农家百姓致富经”尤受农民读者的欢迎.在当前农村中,头等大事依然是如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为一张城乡兼顾的报纸,理所当然地要想到广大农民读者,在多数农民还苦于致富无门时,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把为农民传递有效的致富信息,替农民寻求可靠的致富门路,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