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问题卡"可以捕捉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或单元生成的问题,解决课堂的互动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促进学生的问题化学习。课前"提问卡"是抓课堂起点问题,可以概括预估问题;课中"任务卡"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解决互动问题;课后"答疑卡"是知识的巩固深化,可以解释再生问题;单元"问题本"是知识的积累反思,可以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九年的数学学习应达到的要求.这个目标可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实现课程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行为;加强推理能力训练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思考至关重要;通过问题解决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借鉴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经验,重点是借助网络平台授课,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网络学习工具;为学生创设劣构问题,促使其持续思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小组协作;注重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学是通过建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借助疑问,构建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激发智慧,让化学课堂呈现出别样的动人魅力。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践,对问题情境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借助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师通过开展"吃糖果"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课堂学习单,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案例教学,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逐步从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转变,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偏重化学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而教。教会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对话教学"、"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实现化学教学不仅为知识而教,更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7.
肖勇 《考试周刊》2014,(79):61-62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是这样对"问题教学"作阐述的: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作者认为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可作这样的概括: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产生"疑",从而能自主地生成"问"。本文对如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不同方面作出探讨,以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让学"就是提倡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目标确立,在"让"有指向时引发思考;借助学法指导,在"让"有规则下引发思考;借助问题驱动,在"让"有深度中引发思考,不断促发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分析、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原则1.有效性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再将问题植入适切情境,立足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与内化,以此实现学生思维的逐级生长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依据《课标》,借助"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深度备课,在教学中通过五个逻辑严密的问题串设置,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讨论和探究,在问题解决中...  相似文献   

12.
"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用“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师的预设问题和学生的生成问题中,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文章以平面向量的解题项目化教学为例,以主干问题—延伸问题—提炼问题为教学组织形式,在问题链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知识与经验、思维与方法、批判与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问的目的不应该是发现知道正确答案的学生,而应该是"生成"一个知道如何理解问题的学生,并通过追问,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物理问题及物理问题解决1.什么是物理问题"物理问题"既具有一般问题的共性又兼具物理学科的特色,它指的是利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假说)或物理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它应满足以下三个特性: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可接受性是指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应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和思维能力范围之内,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障碍性是指学生不能直接运用现成知识或经验得以解  相似文献   

16.
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把问题作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法宝"。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认知冲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设置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并建构概念;善于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为例,对以实际问题建构生物课堂的主线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力求使整个生物课堂既是知识逐步展开和建构的过程,又是实际问题递进式思考和解决的过程,强化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意识,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策略精心设计"问题串"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逐一击破问题,让"问题串"转化成"知识串",从而顺利突破难点内容,解决重点知识。同时驱动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41):129-130
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的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载体。在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环节,利用不同的问题,可以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展开物理探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建构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发展物理探究能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介绍抛出问题,激发兴趣;展现问题,引出新知;提出问题,驱动实验;呈现问题,总结知识;解决问题,加深理解这些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利用问题组织高中物理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20.
项珠确 《考试周刊》2023,(31):111-114
文章以一次考试卷上的错题为例,通过对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逐步地掌握对题目理解—分析—解题—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重视错题,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感受题目万变、知识不变的真谛,教会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