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师的"理答"行为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的"理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对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答"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老话题"。一、课前准备——有效"理答"的"先遣兵"教师的课堂"理答"至关重要,但是实施有效"理答"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前准备看似与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主阵地"。"高效课堂"往往被理解为教师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高效课堂"绝对不能单单依靠课堂"主阵地"去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它涉及到学生和教师的课前、课上、课后等几个阶段的十几个环节。只有将这些环节理顺,使之能够高效运转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因为  相似文献   

3.
陆豪 《教师》2016,(4):83-8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告别传统的"教师分析,学生记笔记"的沉闷课堂,但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存在"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为对话而对话"的现象,有些公开课沦为好看而不实用的"表演课",课堂效率反不如传统课堂来得高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力探讨"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索一种激活阅读教学课堂的方法,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菊英 《广西教育》2014,(45):11-11
正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大力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所以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已经大为减少。但由于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某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大量的思考问题,对学生大搞"问题战"。很显然,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的思维并没有随问题的增多而获得有效开发。相反,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很多学生本来是明白的,结果却被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高效课堂的推进,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并在教学实践中被不断学习、借鉴和推广。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在观摩学习各种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有些教师机械照搬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主体作用看似充分发挥,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正> 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推崇,虽然目前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象,但"生成性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然而,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却忽略或不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徒有活跃的形式而对学生长远发展缺乏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而言,如何组织"生成性教学",如何提高"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便被摆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导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问题驱动、多元互动的高效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实现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自主归纳,教师通过"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放飞学生的自主个性,绽放其生命活力,同时,它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然而,有些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导"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教师歪曲理解其涵义,导致教学中出现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他们有的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三四十个问题,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过分强调"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9.
我们开展的教学大多时候还处于伪高效状态。我们在解放学生的同时,由此极端走入彼极端,课堂上的我们陷入了一个"抑师扬生"的怪圈。而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在教师的主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这节课是学生生涯心理辅导系列课的第二课。在上节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描绘了自己五彩斑斓的人生拼图。而这节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美丽的拼图,学习"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融会与贯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对复习课都十分重视。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复习课似乎只是将新授课中的内容通过压缩复述了一遍,有些复习课其实就是习题讲评课或知识整理课,学生在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但课后独立解决问题时又只能“望题兴叹”“一筹莫展”。如何避免以上的问题,实现更加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如何让零散琐碎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复习真正实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设计问题,教学中要能够关注生成,拾级而上,顺藤摸瓜。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的内容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不仅感兴趣接受,而且能主动发挥和应用?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较有效的"走进生活"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一、活动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结合生活、贴近生活进行教学目标和知识任务的设计。如在《我的名字我做主一一文字的修饰》一课设计中,可以从二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里,都有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也都有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于是,那些爱举手的就得到了很多发言的机会,而不爱举手的则常常被教师忽略。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新的问答方式,这种方式,被学生调皮地称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14.
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课堂模式尝试多种多样。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要循序渐进。"无的放矢""盲人摸象",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丢掉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没有学到"高效"的精髓。不能一说"高效课堂"就在潜意识或行动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盘否定。邯郸学步式的"高效课堂"也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倍数和因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断一:直观认识概念(让学生把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并用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调研活动中,我听了九年级的一节作文审题指导课。课上,教师先讲了有关审题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审题的一些注意点,然后要求学生围绕"做主"这一题目"遣词造句"。全班四十多名学生主要造了这样一些句子:1.我9岁时一个人做主去上学;2.我自己做主填报中考志愿;3.我自己做主规划自己的时间;4.过年的压岁钱我自己做主使用;5.我前几天自己做主做了一顿饭;6.我自己做主骑电动车上学;7.我自己做主邀请同学们来我家为我过生日;8.我自己做主做我想做的事情;9.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核心内容是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有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其成熟的标志.不同课型要有不同的课型教学模式,教师有彰显个性、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一位成熟教师的表现,也是实现高质高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潼南一中"高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组历经两年多时间的科研实践,自主研究总结出了新课改特色明显、适用性很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数学"234新型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8.
轻负高效其目的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那如何实现"轻负"、"轻负到底源自哪里"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新课程视野下,从"高效备课、高效课堂、高效总结、高效作业"等几个方面浅谈初三数学复习课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微课"是以小视频为基础,给学生提供某一个专题知识的信息化媒体,已被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大量使用,适应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微课"有效融入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中森 《物理教学》2012,(8):18-19,24
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上几乎"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课堂成了"一言堂"。再加上过重的课外负担,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力(违背了孩子的本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要想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高效。各地对教师"教前"的备课普遍重视,特别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