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对我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就文化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二语习得化的可能性、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能找出中西文化差异影响和制约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我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就文化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二语习得化的可能性、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能找出中西文化差异影响和制约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隐喻能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文章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隐喻与文化及隐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二语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隐喻能力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是十分重要的,以达到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在某种意义上讲,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与那种语言相关联的文化。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是今后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不能离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文化导入相结合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本文通过"第二文化习得"的理论概述和思考,重点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需要作特别的处理,而不能只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附属产出品。而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语言的习得与文化导入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加强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语用能力是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表达的刚性需求。本文在仔细考察语用能力发展与目的语文化因子互促关系的基础上,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探究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子在文化习得支撑下的成熟进程,并进一步阐释显、隐性文化习得策略对语用能力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词汇的文化意义习得尤为重要。惯用语是词语中与文化结合肾密的一类词汇。惯用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教学,教学当中不联系文化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汉语惯用语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把握其词汇文化意义、以到达正确理解有效运用惯用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本文分析了文化习得对于外语习得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习得模式,提出了文化习得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指出了文化习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联系语音和语法的中间环节,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涵。从英汉词汇,包括价值观念的表现、动物词、鸟禽词、颜色词、植物词、褒贬意义的取舍、英汉习语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词汇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词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和研究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对于英语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英语语用失误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文化习得能力,从而增强对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交谈时的语用失误的敏感,提高交际能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交际失当和交际误解。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扩充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本文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例举了中西方在词汇、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种种文化差异,探讨了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压力和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在学生学习荚语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要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意识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外民族文化,又要提高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法,使用社会文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敏感性,积累语言知识,理解文化异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处理相关的异域文化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与实用原则,灵活采用阐释、比较、讨论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习语承载着民族的语言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在文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大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习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习语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价值观和语言本身的差异,人们对英汉请求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交际风格,而请求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人们交际目的能否实现,这也为相应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请求行为的异同,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探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重视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从而提高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增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感知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根据大学生思维习惯和英语学习规律,分别从培养英语思维与文化意识两方面,以务实的精神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