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国内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评聘工作进行了研究,并以燕山大学工程硕士校外导师队伍建设为例,对校外导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从业年限等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能够为国内加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介绍及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导师配备、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及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评价几方面 ,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多年工程硕士培养的经验分析,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些建议,如选拔高水平导师,严把开题关和中期检查,加强学校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等。为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从培养过程、培养产出两个维度对比分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然差异以及各自与应然的差距。研究发现,两者分类培养逐渐凸显,关键培养环节差异显著。工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方式更多,专业训练与导师指导符合培养规格,但工学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与综合性的评价低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实践性与职业性的评价高于工学硕士研究生,但在实践性教学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配备、实践时间等凸显专业学位特色的方面与培养要求相距甚远,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仍不完善。两者培养产出相对符合目标导向,但工程硕士毕业生的培养产出仍与研究型专业人才为导向的知识生产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知识生产过程中关键要素的匮乏使其培养产出不够理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深化新时代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4):89-92
校外导师是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队伍。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校外导师指导质量存在的问题:实习缺乏指导计划;师生缺乏相互了解;校外导师对学位论文指导参与度不够以及实习的监管和评价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从制度、过程和评价三个方面思考提升校外导师指导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为推动校外兼职导师自身发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对校外兼职导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兼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自身职权不明确、与学生互动意识淡薄、兼职导师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和指导空间有限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为优化校外兼职导师制度,从学校管理、兼职导师自身的角度提出定期对校外兼职导师组织培训、加强校外兼职导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建立优秀校外兼职导师库、制定特色化的校外兼职导师评聘体系、建立健全校外兼职导师激励制度五项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生源结构、导师队伍建设及论文质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培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工程硕士师资队伍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介绍了中南大学探索建立校企导师对口联系机制、统一考核机制以及学校师资工程实践机制等,加强和改进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论文的质量最能反映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针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多年工程硕士的培养经验,本文提出要从学生选导师开始,直到学位答辩,设置几个质量监控环节,而且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工程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同时对目前工程硕士论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保证工程硕士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工作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工商大学的实践,提出建立校外导师政策保障机制、动态调整的选聘机制、全过程培养的参与机制、多层面考核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合作的沟通交流机制,以发挥校外导师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荷兰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国际上著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一.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及荷兰大学认证制度的框架体系体现出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其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教学评估和科研评估相分离.  相似文献   

12.
地方院校"学科教学"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师资。当前,地方院校的该类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录取、培养各环节尚存诸多问题,应该在人才录取考查机制、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任课教师建设、导师配备、教育实践、管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逐步形成有利于该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培养已实行导师制,但目前普遍采用辅导制模式。从辅导制模式发展为导师工作室制模式,对应用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教学创新意义。与辅导制模式相比较,导师工作室制在构建研与学传导机制, 以及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明显的功效;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其特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推进导师工作室制模式有效运行,应采取有效的政策促进措施,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构建与之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找出关键问题,积极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教学质提高。具体应着重解决质量标准与培养目标定位相匹配、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融互动、过程控制及制度执行力度、实质性引入外部质量监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知识化、专业化、高层次公务员队伍的平台。本文以河北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招生结构、与招生部门的合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措施,提出深化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体制的策略:拓宽招生视野,调整招生结构;加强对教学科研的考核,确保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奖励体系,建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已然证实,教学学术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和提升的黄金法则。然而,教学学术在我国仍停滞于理论探讨而无法落实。学术建制是重要制约因素。不仅既有的学术建制环境不平衡,而且大学教学自身的学术建制也不完善。这不利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彰显。为此,我们亟待建立适应于教学学术的学术评价制度、大学评价制度,构建平衡的学术建制环境,建立完备的教学学术人才培育制度、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大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构建完善的大学教学学术建制体系,为教学学术思想在大学教学实践的顺利落实提供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如何构建高校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质量监控是近年来高校发展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高校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保证其有效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适应教育部五年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形势需要,高校必须设立专门的校内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机构,努力构建集约束、监督、评估于一体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工程硕士培养及管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工程实践者。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工程硕士这一教育形式的产生,高等院校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培养工程技术领域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同时具有综合管理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同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achelor’s and Master’s thes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heses without expanding the existing resources proportionately is a huge challenge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change processes on Bachelors and Masters level thesis work in a selected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studied: (1) How has the thesis quality changed? (2) How has the number of completed theses changed? and, (3) How has the ratio of completed theses per supervisor changed? The change process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thesis process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Systems Sciences (DSV), Stockholm University during 2008–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and the number of completed these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ultiple change processes including a purpose built ICT system named SciPro, which was introduced and improved incrementally during 2010–2014 are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in relation to thes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