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险”这一综合性学习是第七册(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课文主要选编了人类第一次登上南极的事迹报告《伟大的悲剧》,我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记录《登上地球之巅》,还有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选段,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2.
林荣凡 《现代语文》2014,(2):101-102
现行的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有四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都是描述人类的探险活动。在单元提示里这样写道: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期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本单元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愿激起你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人教版低年段的实验教材中,它是以“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的形式出现的,在中年段的教材中才将“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型提出来,因此第五册教材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五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穿插其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在第三篇课文后又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也是围绕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4.
黄秀婷 《小学语文》2009,(1):117-119
一、文本解析 (一)走进文本,了解教学关联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安排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它是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开展的小综合学习。本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两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和《语文园地三》。综合性学习渗透在文本教学之中,体现了单元教材内容的整体性、专题性,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文自修》2004,(2):9-12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母亲这样的女人》。这篇课文放在第一单元里面,我的感觉是——“一抹亮色”。为什么这么说?虽说本单元的主题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但第一课《陈奂生上城》是以调侃的腔调刻画小人物的;第二课《老王》是沉痛的,黑色的;而第三课《项链》更是一个警醒与劝诫的小说。只有这一篇,从形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8.
西湖的“绿”》是人教版大修订本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新增的阅读课文 ,节选自现代作家宗璞的《西湖漫笔》。课文着重描写了“灵隐寺”、“苏堤”、“花港观鱼”三处景点“绿”的特点。作者被满眼的充满蓬勃生机的绿感动着 ,被这代表生命的颜色的绿感动着。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应指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阅读课文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时可分三步走 :读通课文理思路 ,再读课文抓特点 ,感情朗读悟情感。可布置以下自读要求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如何描写西湖的“绿”的?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情感。一、…  相似文献   

9.
翻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邀游汉字王国》,我们不禁为它全新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所吸引——它不是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以“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为主题,开展单元整体化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是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  相似文献   

10.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沿海地区小学语文第九册(2002年修订版)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毛泽东8岁和16岁两个时期的学习情况,表现了少年毛泽东认真学习、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注音有误“崇高责任”的“崇”在课文中注音误为cóng,查遍大小字典,“崇”的注音都是chóng。二、漏了标点符号课文第三自然段有句“他非常喜欢读小说,《说唐》《说岳》《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句中所列举的书名之间要加上顿号,表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本文就综合性学习的选题与设计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阅读教材中 ,每单元之间的课文是相互关联的 ,综合性学习也就可以成为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为例 ,本组课文安排了《鲸》、《蟋蟀的住宅》、《雪猴》等课文 ,这些课文分别讲述了动物知识、人与动物之…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现在叫“专题”)第一板块“生存选择”,课文是《报任安书》和《渔父》。从课文对学生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方面来看,编者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个板块里,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与学生一起学习完这两篇课文,就司马迁和屈原对彼此生存所作出的抉择进行小结时,引发的一场关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土比亚)的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3.
孙艳霞 《山东教育》2005,(25):27-2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三次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生长的过程。把“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贯穿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一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第一次编入了普高、职高语文教材(见人教版普高第三册第一单元教读课文,人教版职高第一册第五单元课外自读课文)。职高新教材在《阅读提示》中说:“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起笔三个‘轻轻的’写出  相似文献   

15.
冒继承 《山东教育》2005,(34):30-30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每读一次,总是让人热泪盈眶。这篇爱国主义经典教材,已经成为许多少年儿童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总是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只有邱少云一个人被烧死?为什么他身上背的枪支弹药没有爆炸?”这两个问题几乎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典型性问题,也似乎是一件历史公案。《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三期《邱少云被火烧另有隐情》一文对此的解释是“出发前,连长命令全体战士跳入水中将全身湿透,以防敌人使用燃烧弹。然而,邱少云同志是连队通讯员,带有重要的军事文件,不便将全身湿透。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是在学习了课文《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回忆了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想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父爱母爱、  相似文献   

17.
《争画》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四篇课文,根据选编意图,仍然要按照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启发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中饱含的真情实感,做到入境入情,同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两个”能力——第十册第一单元教学谈□广东黎俊生这一组教材由看图学文《燕子》、《小站》,讲读课文《挑山工》,阅读课文《大理石》4篇课文组成。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一、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文琴 《小学语文》2010,(7):118-119
《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中安排的内容。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综合性学习,他们对这一活动形式还不太了解,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鉴于此,编者对单元综合性学习做了精心的安排,不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提供了范例,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校园里的画》是新入选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折射了前苏联儿童的校园生活。课文写了“我”和卡佳在黑板上比画画斗智的故事。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富有情趣。本课在读与写方面承担两个过渡任务 :在以前学习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本课第一次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是为即将进入中段的学习“初步学会默读”的过渡 :“我”和卡佳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 ,可以用来进行连环画的看图写话的训练 ,是从写话向中年级“习作”的过渡。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