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维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高校的重要责任,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寻和研究;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基本教育和奠基教育的特性,是一种"成人、成才"教育.高等教育公益性和通识教育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内的概念,但二者存在相通之处,即追求共同价值观、关注高等教育的长期收益、注重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等.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益性,是维护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应该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国的现实国情与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决定必须把公益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大学自身必须彰显本色和强化责任,同时也亟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弱化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论、法律等方面来看,政府应在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方面承担起其相应责任.健全法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财政资助、提供运营服务,正是这一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产业化趋势与大学的公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以效率、竞争、供需平衡等为主要特点的市场机制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作为大学基本价值取向的公益性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在积极推进大学产业化过程中,要通过发挥政府、大学、社会三者的合力,通过政府对大学与教育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完善、大学对教育质量和价值理性的坚守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经济资助等保障大学产业化与公益性的合理共存。  相似文献   

5.
公益性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民办高等教育合法性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基石.现阶段公共财政资助的缺失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逐渐为市场性和营利性所淹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实行民办高等教育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加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共财政资助力度,是维护与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主要形式、发展原因、管理特点,认为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有其存在的现实需求,教育的“营利性”与“公益性”并非是对立的,如果政府政策到位,相关约束机制合理,发展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整体公益性的发展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针对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质量观的背景下,在公益性的大旗下,高等教育的商品属性或者说产业属性、市场属性被遮蔽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展现高等教育的商品属性,才能更好地提高等教育质量,更大限度地实现其公益性。由于社会各界的认识偏差,以及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研究与提倡,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可否认地存在某些概念混乱、边界模糊、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之间难以沟通等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少人只注意到"大学"与"高等教育"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文章通过对"大学"和"高等教育"概念的内涵、提出时间、质的规定性等方面差异的辨析,力图为"大学"和"高等教育"划分必要的边界,以此引发我国"大学"和"高等教育"本原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高等教育"行政化"是计划体制的产物,主要表现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与高校关系失衡和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泛化。这一切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偏离了大学的精神、损害了高校的公众形象、增加了政府负担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下,高校去"行政化"、以制定"校宪"为核心重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培育和引入第三方参与高等教育评价等应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冯典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340-343
WTO框架下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公办、民办和国外教育机构吸引留学.生和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等几种形式的竞争主体,总体上呈现出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方式复杂化和生源流动非均衡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基础是高等教育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共性是衡量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基本的规范价值尺度.高等教育公共性受到现实挑战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观念性因素、资源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也有公共管理本身的因素.管理主义盛行、管理伦理不端,是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改善高等教育公共管理,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权力约束机制,推进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教育质量却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二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经过二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由试点评估、专项评估、分类评估直到整体评估,有关实际操作和应用研究逐步进入全面开展阶段,总体而言各类评估对高校办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按时间溯源,从政策法规、组织实施、制度建设及评估指标等角度进行梳理,回顾1985~2005年的发展历程,并对近年171所高校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而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为一个国家提供具有高等知识技能的人才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基地,是一个国家先进思想的萌生地和人才的摇篮。从考察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入手,分析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当前应当着重抓什么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我国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三个问题 :首先 ,在公办高校继续发展的同时 ,必须发展民办高校 ,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其次 ,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需要提高质量。再次 ,在公办高校中 ,应当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公立高等学校的经营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立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产业组织,在参与现代教育服务市场和教育资源市场的竞争中转变办学观念,由传统的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学校经营,采取学校资产经营策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认为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管理体制变革等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认为 ,美国经验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但只是作为外因起作用 ,并不是根本动因和全部外来经验  相似文献   

20.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nations is typically viewed from a dependency perspective – institutions are seen as merely recipients of Western knowledge, aid and reform efforts. Nevertheless, universities in both the centre and the periphery are dealing with tensions between protecting the public good and embracing neoliberal values based on a market approach to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SA and Europe these competing interests are typically cast as mutually exclusive. Our study on the market approach to higher education in Kenya, however, suggests that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can be complementary, contributing to a re-envisioning of the traditional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amine more fully the nature of reform efforts at two universities in Kenya, to elucidate lessons for universities undergoing market-oriented reform in the West and to suggest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s in Africa and Europe, upending the centre-periphery paradi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