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始讨论,从法律上提出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论证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只有物质损害赔偿,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与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面对现实生活中行政权的滥用,在论述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未明确规定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式问题,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这对受害人权益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入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未明确规定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式问题,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这对受害人权益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入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是否应该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缺失,笔者认为以人权保护为出发点,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求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地保护公民的权利,构建更为和谐的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侵权行为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国家赔偿法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法,应该包含精神损害赔偿内容,但这项内容却没有在国家赔偿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导致了公民权利在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全面救济。因而,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和完善我们法律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即从《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分析入手,逐步探讨完善相应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制度中,赔偿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害,而没有包括精神损害.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符合一定的条件的前题下,确定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同时,既要考虑国家赔偿的特点,又要考虑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2010年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其中,但是无论是从法律规范或是司法实践中看,该项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笔者以人格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等基本人权侵害的精神赔偿为例进行探讨,提出有关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期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人权建设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这不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本文以佘祥林案件为引,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立法缺失,指出了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确定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方式以及数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春晖 《培训与研究》2007,24(10):72-73
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趋势,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却并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金钱或者物质赔偿的规定。面对现实生活中行政权的滥用,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构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中国法律发展的必然目标。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这不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本文以余祥林案件为引,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立法缺失,指出了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确定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方式以及数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本质上属于精神创伤的赔偿。《国家赔偿法》修订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其赔偿范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实现了对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全面保护。笔者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着重从实例中看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重要性,进而说明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国纷纷将精神损害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畴之内的形势下,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依然采取慰抚性原则,即所谓“生存权保障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我国的国家赔偿对受害人只赔偿直接财产损失而不赔偿间接损失,更遑论精神损害赔偿。随着保障人权呼声的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对精神权益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倡导国家对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对因“武断专横和行政(司法)权力的骇人的滥用(德夫林勋爵语)”的受害者的精神痛苦给以慰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多了起来。学术界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被严格限定使用,这导致许多受到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人认为应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增加严重违约行为和侵害贞操权行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增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对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力,完备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增加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在理论和立法上只偏重物质损害赔偿,忽视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事实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违法行为对公民的侵害不仅是物质损害,而且还会产生对人身权利之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的后果较之于一般性主体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严重得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韩玉善 《文教资料》2006,(20):100-10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法制进程的重要尺度,但作为保护私权利的《国家赔偿法》却迟迟未对国家赔偿的侵权行为造成公民精神损害做金钱上的赔偿作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8.
由于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存在和我国目前行政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使《国家赔偿法》及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均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精神损害立法趋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我国精神损害不予国家赔偿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我国国家赔偿法建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建立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完善了我国在国家赔偿领域的立法,行政侵权赔偿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弥补行政侵权给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机关侵害相对方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问题.却未明确规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不符合宪法的要求.也不利于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侵权赔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析.也对具体的适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