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发展学说中,就提到了"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可见,被他人爱、被他人尊重、寻找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都需要做实验,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语文学科,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数学学科没有实验!那么,学数学是不是就不需要做实验了呢?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对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之间的矛盾,需要学生自己用心灵去感悟和化解.当学生之间的矛盾出现后,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老师真诚地帮助他们化解矛盾,需要老师心平气和地为他们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需要老师热情的关怀和公正的援助,需要老师出面来调解,构建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者除应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还要能够独立处理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这一切能力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相似文献   

5.
年轻、优美、富于感染力的声音是进行声乐训练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歌者在歌唱中要有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且也需要歌者歌唱通道(各共鸣腔体)的通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训练中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富于生命力、感染力的声音和具有完整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文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学牛才能写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是陈云同志前不久为首都大规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的题词.这个题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实现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广大教师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目前,尊师重教活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形势喜人.究竟怎样把这个活动持久、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依我之见,不能单纯停留在那些诸如:到教师家里拜拜年、开开尊师座谈会、找老师谈谈心等礼节性的交往上,更重要的是务必认真研究几个尊师重教中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甚至认为学习语文需要天赋.天赋固然重要,但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需要联系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又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同时,教育实践又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理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后"茶馆式"教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何在?以下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从音乐不容易为人听懂、音乐是否需要被人听懂、听懂音乐的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听懂"的误区.从感情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听懂探寻听懂音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我国现阶段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人民受教育需求提高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释"哭"、"泣"     
"哭"、"泣"及其语义相关的一系列词汇意义相近,其差别主要表现为哭的主体、方式不同.汉语词汇的丰富,是为了适用于人们感情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成语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指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在别处得到补偿.所谓"补偿"是指个体某方面的需要或目标受到挫折后,便用可能成功的活动或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弥补,以获得他人的承认,获得心理的满足和成功的快慰,满足新的需要与实现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美丽是需要姿势的,阅读的美丽也不例外.不管是从学得和习得的学习原理思辨,还是从鱼和渔的辩证关系践行,阅读需要美丽的姿势,其美丽的要领笔者以为,应该是"精致"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广东教育》2007,(1):23-24
教师听课,如同教师的上课一样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主业务之一,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积极主动的听课及课后的研讨交流.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听课的重要.大凡成长进步快的教师都有同感.教师的工作既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特别是面对当前的新课改,任何人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都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效,更谈不上自己的快速成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想获得较快的进步就要巧借"东风"、善借"东风",相互学习.而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学科组织的研讨活动中的相互听课,不失为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载体,教师应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课程指出:"体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身体教育和技能训练,却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从"心"开始,打造"心"课堂一遵循心理效应,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办儿童刊,重要的是搞清小读者的精神"营养"需要什么,口味是什么.从这几年的<小学生导刊>来看,所端出的三个"拼盘"是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需要及口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