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与康有为联袂发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已经永远载入史册。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是以创办报刊为肇始的。梁启超这一时期十分活跃的报刊活动直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进程。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一开始便主要从事报刊宣传工作。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到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报刊界止,报馆生涯长达27年之久,主编报刊在10种以上。维新时期是他报刊生涯的开始,但他以澎湃的热情投身于此,仅1895年至1898年期间,他就参与了《万国公…  相似文献   

2.
殷福东 《新闻世界》2011,(8):164-165
杨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他为了君主立宪的梦想半生奔波,为追求强国富民而苦苦探索。杨度早年通过阅读维新报刊,开始用近代化的思想关注世界,两度留学日本,他创办的《游学译编》、《中国新报》,在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杨度集》为基础,试图梳理杨度对待报刊的观点,总结舆论观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4.
骆雁 《传媒观察》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晚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来说,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变革首先发生在公共话语领域,中国传统女性从“隐匿”到“现身”,而近代报刊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推动了这一转变。《万国公报》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报刊,让女性得以从封闭的文化和道德的逻辑链条中跳出,在“中西之别”的尺度上获得了“可见性”,并以“他者”的视野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问题化”过程。《时务报》所代表的国人自办报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改造女性的“合法化”过程,在国族建构而非在身体经验的层面来论述改造的必要性。这并非是一种历史局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策略性选择。维新士人们秉持着“报为国口”的理念,认为报刊的言说主要是向国,所以只有在“国族建构”的层面获得意义,女性问题才得以在面向当政者言说的报刊版面中占据重要位置。于是,解放女性的理由,从传教士报刊中的女性个体权益,被置换成了维新报刊中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报刊以其相异的实践方式,参与有关女性的公共言说,并共同影响了女性在公共话语领域的现身方式。报刊成为开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程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骆雁 《新闻通讯》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8.
薛亚利 《新闻知识》2003,(12):29-2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一代著名记者、编辑和文学大师孙犁的塑像在天津日报大厦前广场落成。 消息称孙犁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师,杰出的报人,卓越的编辑。评价他以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几代读者。他在与《天津日报》同行的53年时光中,在报纸编辑上的倾情投入和在中国报刊史上所树立的光辉典范,也将成为《天津日报》乃至所有报刊的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6,7(1):51-5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著名的新闻记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杂志》、《红色中华》等多种重要报刊。1920年秋至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  相似文献   

10.
白润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学者.他孜孜不倦,勤于探索,为我国民族新闻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民族报刊研究文集》、《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1.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12.
钦鸿  吴建 《出版史料》2012,(1):111-117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先是分节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和《书窗》、山西《太原日报》副刊、香港《香港文学》等一些报刊,后来收入了北京大学出版的《季镇淮先生纪念集》。  相似文献   

13.
1898年农历四月光绪帝下达《定国是诏》开启百日维新,三个月后,甘肃民间出现了第一份近代报刊《群报辑要》;该报以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属文摘性质,从内容选择和自身传播特点能看出维新思想在西北的传播虽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但仍能重点突出,并运用比较全面和相对进步的新式媒体要素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4.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5.
几种大型中文商情数据库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雁  刘颖  刘霞 《国外情报科学》2004,22(5):584-586,593
本文从基本情况、收录内容、检索功能、输出形式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教育专版)》、《中国资讯行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四个大型中文商情数据库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申湘华 《新闻世界》2012,(11):107-108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近代著名报刊《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报刊政论而名重一时。他冲破当时中国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藩篱,首开我国丈人论政先河,由此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而声名远扬。王韬的论政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说,报刊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我国报刊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这个起源和演进过程中,从内容到装帧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着。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9.
《出版视野》2008,(1):8-8
2008年1月8日.由改革杂志社和中央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出席会议并讲话,林毅夫、韩俊、贾康、王东京、魏杰、李晓西、王广谦等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重点高校的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共50余人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改革报》、《中华工商时报》、《财经》杂志、《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中央级媒体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  相似文献   

20.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