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的对立体 ,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绘画领域里也常常不断地变幻矛盾的双方而使其达到和谐 ,给审美主体以赏心悦目的美的感受。纵观一切绘画形式无不涉及到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虚以实为衬 ,实以虚为托 ,通过人为的主观处理使其统一于一幅画面之中。在西洋绘画中讲究的虚实变化 ,像客观物系的距离 ,色彩的明暗 ,空间的分割 ,光影的变幻等等 ,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 ,有形处实 ,无形处也可以实。但是在中国画艺术中 ,画面用笔松动的形象为之虚 ,用墨清淡的形象也为之虚 ,构图疏朗亦为虚 ,…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在中西艺术比较中很是显著,其区别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所构成的科学表现模式,显得随意而为、不囿常理,而又真切自然、合于常情。着意从传统中国画的画面实体和背景的安排切入,论及空间构成中的空白处理、虚实关系以及特有的空间透视法,从而剖析中国画构图中空间表现的玄妙。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与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上,处理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系、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谓之构图。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并且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想想作画的过程,从有了题材,到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画者的想法,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从题材来看,中国画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下面拟照此分类逐一介绍构图妙法。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绘画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空间的变化与拓展是延伸绘画创作构图的重要探究内容。《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用画家视角将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演绎为一幅长卷流传至今,其具有长卷式多场景的故事演绎特点。该研究从《洛神赋图》多场景的构图形式出发,探究其多维度空间的演绎意义。首先探究《洛神赋图》的多维度空间来源,结合中国古代画论及西方关于多维度空间的绘画理解。其次根据《洛神赋图》构图本身进行解构分析、构图变体、空间多维度演绎再创作。《洛神赋图》是多维度的构图空间,在其平面化和“人大于山”的空间里,蕴藏了中国画意象空间的广阔与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宇宙观。当代中国画创作绘画构图空间是多维度的演绎,二维平面是无限的,三维空间深度是再现写实的,而多维度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境的再现演绎。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画程式画的构图法则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画家们对现代生活的描绘,画家们在经历困惑、反思、觉醒的心理历程后,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运用空白营造空间的构图法则,重视绘画形式的完整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平面分割与构成,营造情境空间,形成了当代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析、举例、引用等方法来论证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学习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形”传“神”的人物造型、整体空间意识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三个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装饰艺术的空间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装饰艺术具有与写实艺术完全不同的空间观念。后者是依据客观他律建立的自然空间,前者是依据主观自律建立的抽象空间。自律性空间作为重要的造型法则,在传统装饰构图中一直被自觉应用着。作者的心理需求与画面的形式自律是决定构图的内在动力。认识到正、负空间的相互依存与相反相成,可以使我们建立起更加完整辩证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指在构图或上墨(色)时,让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色)而保留纸面的本色,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如何留白,体现空白空间的视觉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空白”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将中国画中关于空白运用的技法和观念运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来,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一种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的绘画在内容、题材、工具、笔墨、色彩、构图、章法和写生创作上,都与西画不同,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艺术规律、美学思想及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画没有西方绘画所主张的焦点透视。中国画面的处理,总体特征是追求平面化的效果,在平面上寻找各绘画要素的多样性协调统一,中国画历来就没有把深度空间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是注重对平面空间氛围的营造。以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自由地表现自然万物和画家的主观情绪,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这里之所以涉及中国画的"透视",是因为中国画的确存在着给人以"空间联想"的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中国画教学由于过多强调西画的写实风格,使中国画缺少灵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教学应从立意,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学习传统绘画,开创独具特色的中国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黑白相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念,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黑白分割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研究中国画中”黑白相守”的形式规律,对中国画中”空白”的妙用、产生的联想和意境.对音乐与绘画异曲同工关系的探讨,并将传统“黑白相守”的构图形式与现代构成艺术学结合起来探讨,整体把握”黑白相守”法则,用“意”进行黑白分割,提高中国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一种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和诗画合璧等方面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构成了其完整统一的艺术美.试从中国画的形式美、意境美、色彩美、诗意美几个方面粗略探讨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在绘画艺术中,构图是作品的关键所在,是画面的基本形式与结构,是绘画语言的核心。这种绘画语言的组织形式不仅决定作品的性质,而且决定作品的视觉效应和感染人的程度。没有那一个因素像构图一样,与绘画作品的思想、构思、情节联系的这样紧密。构图是绘画作品中全部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是检验构思视觉效果的依据,是揭示形象的全部艺术语言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空白称之为"布白",它是中国画构图一大特点.布白是中国画构图独有的艺术形式.本文着重阐述了怎样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示无限的情致.  相似文献   

16.
电视摄像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是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与视觉艺术的摄影和绘画有着密切关系。摄影和绘画是在固定大小的平面内来表现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因此,这就涉及到巧妙地来安排画面的结构及构图问题。电视摄像的画面在这一点上与摄影和绘画有相同点,也同样涉及到构图问题。摄像画面的构图的目的,同摄影一样,都是为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以来,传统中对“繁”“简”二者的论述大多围绕“大道至简”的核心观念及“以简驭繁”的笔墨表现,而繁简二体在中国画单纯艺术表现上的探讨并不多见。笔墨当随时代,对比于传统,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了更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西学东渐的技术形式及材料的创新让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创造表达。然对画面繁简二体的舍与得上,大多画者追求之片面,造成画面形式繁复或是单一,流于“作”地追求繁简之体而无“创”的意蕴体现,失去了中国画的本质内涵。通过对比传统与当代中国画在繁简二体上的舍与得,分析总结当下中国画创作在画面表现上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远”是中国画表现时空的独特手法,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理论有本质的差别;中西绘画之所以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是其各自的文化基础决定的;了解中西绘画的画面空间构成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绘画中,线是基本的造型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画面物质属性的特殊材质.不论从西洋画,还是中国画,这种特殊材质是画面不可缺少的“物质性”元素,其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2):132-134
中国画的表现,有它的民族传统特点,在透视表现上,中国画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它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法则与规律.就是说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摄取景物,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散点透视在摆脱科学的理性束缚后,反而有更独特的艺术空间表现力,并留出更多的意境空间供画家、读者去游览.这正是东方绘画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