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单位: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中 核心理念:“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强专业促产业。” 理论依据:农村职业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办学理念;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是为农服务的突破口;科技服务是为农服务的核心工作;“科研-示范-培训”一条龙是为农服务的有效形式;实施产教结合是坚持长期为农服务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承担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使命,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分析特色专业群建设内涵与产业集群发展诉求,提出"三层治理、八链对应"特色专业群建设模式,为促进特色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在"教学研用"方面的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方法与载体。  相似文献   

3.
李艳华 《广西教育》2023,(20):93-96+101
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群为例,阐述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柳州汽车城的产业优势,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群”,通过整合学校专业、行业协会、企业资源和渠道优势资源,创设“实景教学+产教融合+服务培训”一体化服务模式,以集群化发展为特色,着力培养满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打造“专业群+政府+企业”产教融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提升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根本前提,也是保持专业持续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依托柳州模具产业,在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团队、实践教学体系、技术研发服务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依托区域产业办学,反哺产业发展"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5.
专业与产业联动作为校企合作的全新机制,在此机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以专业设置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专业建设上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市场的需要,坚持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创业型专业的办学思路,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联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了"亲产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并进行了长期的创新实践,比较系统地探索了"为了产业、联合企业培养适应性工程人才"的命题,实现了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践经验对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选取产业—专业偏离度、技术服务和非学历培训规模等多项数据指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或区域特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专业群面向产业的服务还存在设置不均衡、对接不紧密等问题。需要从对接地区重点产业、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功能定位、对接社会服务需求和对接高质量发展要求五方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8.
与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应用性专业设置以及灵活的学生专业选择政策,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显著特征。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可以得到相关借鉴与启示:第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动态评估制度,推进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构建契合产业发展、根植当地、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第二,制定和实施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制度等,加强产教融合的专业设置,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三,建立学生专业选择下的专业竞争机制,促进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切实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大连交通大学在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结合产业国际化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区域内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同时亦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不高等问题。在理清高职专业与产业协同理论及相互关系的前提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调研京津冀高职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透过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提出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即专业合理布局、专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精准、专业特色彰显。  相似文献   

11.
走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地方高职院校坚持特色发展,应以立足地方、服务区域为宗旨。在专业建设上,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在师资队伍上,与地方社会共建共享;在人才培养上,与地方企业互动合作;在校园文化上,与地方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依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设施优势,通过类似于企业经营的产业化建设和校企一体化管理,对内为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对外为地方产业提供服务,从而强化专业建设,增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以专业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专业设置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作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的地方性高职院校,能否在高职教育大变革时代,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SD学院作为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依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设施优势,通过类似于企业经营的产业化建设和校企一体化管理.对内为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对外为地方产业提供服务,从而强化专业建设,增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以专业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培训》2015,(4):4-5
一基本情况永川呼叫和金融数据处理公共服务平台是学校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而精心打造的特色项目、是重庆永川区职教城共享的客户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专业公共实训教学基地、是重庆永川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呼叫行业人才储备基地、是重庆永川区现代服务外包企业的员  相似文献   

16.
江平 《教育导刊》2003,(7):48-50
服装专业的建设与服装产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立足广东服装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推进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是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加强服装专业建设、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服务广东服装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要办出特色,必须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校药学专业需及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程教学以课程群形式开展,形成互相衔接的专业实验教学链,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培养出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并服务企业、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构建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体现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缺陷,探究解决对策,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解决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整合及新课程开发等问题,逐步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药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地产业园区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无疑是地方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试以黔南为例,试就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和产业园区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任璐 《成才之路》2023,(17):21-24
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构成,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内涵建设的强劲动力。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集合专业优势,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高端业态,构建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势在必行,以培养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文章首先进行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概述,然后对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