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宣 《武当》2013,(5):4-4
4月9日下午,徐州市“武术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市体育局第三会议室举行。徐州市教育局、体育局、武术协会、江苏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和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长春市初中“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为“武术进校园”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查阅文献强化理论基础,进行专家访谈确定研究思路及框架,向10所学校的教师及学生发放并回收问卷,最后对问卷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整理。调查结果显示:有7所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但课时占比均低于50%,开设的项目均为太极拳;具有武术专业背景的教师仅占22.6%,87.3%的教师未参加过武术培训;50%的学校没有武术课程专业场地;83%的学生对武术课程感兴趣。最终得出结论 :长春市初中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但是其具体的实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诞生了许多的优秀文化,而武术就是其中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健身价值和育人功能可为武术教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软实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校园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及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进而说明武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健康中国建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健身、竞技、欣赏和表演价值。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了解和掌握武术技艺是弘扬传统文化必要举措。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当前徐州市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校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校园中进行传承与传播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武术的现实境遇和'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种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认为:'一校一拳'可以更好地发挥拳种的地域优势,'一校多拳'具有...  相似文献   

6.
徐刚  黄亚琳 《武当》2024,(4):34-35
<正>2月3日至6日,2023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交流赛在武当山国际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上海、湖北、重庆、河南、广东、云南、福建七个省市学校的350名运动员齐聚武当、切磋武艺、以武会友。3日上午,交流赛开幕式在武当山国际国际武术交流中心举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永强,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亚群,湖北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文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践法、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形意拳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埇桥区武术协会在宿州市教体局的领导下进行的传统武术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形意拳在校园开展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探索建设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朱琛琳  周皓  王晓燕 《新体育》2022,(10):107-109
在“武术进校园”战略指导下,本研究运用文献调研、实验测量、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柔韧素质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究出一套统一、客观、可量化的武术柔韧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在杭州钱塘新区金沙湖实验学校一年级小学生群体中开展实验测量,证明了此评价体系在非武术专业小学生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相关武术工作者提供了武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期帮助解决“武术进校园”进程中因标准化评价体系欠缺而导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退休前,本人为专职体育记者,兼项武术,作为外行,谈一点对武术运动的拙见,称之为“悖论”。一、关于继承与发展武术界普遍共识传统武术是根,武术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当今中华民族正处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窃以为,武术运动应在继承改革开放之后老一辈武术工作者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再发展,战略上遵照他们提出的“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方针。为了佐证这一论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0.
武坛有句拳谚曰“上场如猛虎”,这说明“精、气、神”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当前参加武术锻炼的青少年日增,但往往忽视“精气神”的练习。武术运动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其中的精神和气质是重要组成部份:如“弓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目前我国校园武术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下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国家层面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保障,学校教学中“终身武术”思想的渗透以及“武医结合”策略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武术教师的职能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双减”政策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建构路径。研究显示,“双减”政策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可行性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了支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为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了契机。现实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行业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对“双减”政策存在认知偏差、校外体育俱乐部自身因素的不稳定性3个方面。实施路径:加强相关部门对体育俱乐部培训行业进行监管;统筹体育俱乐部场地资源,合理利用学校场地;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多种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聂太平 《武当》2024,(1):91-9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武术文化蕴含着华夏人民、炎黄子孙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质,武术的武德、武礼,展示出的意志与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武术在中国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很多外国友人也是中国武术的爱好者。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健身功能以及文化传承价值,以浙江缩山拳为例,从师资力量、宣传教育以及学生配合度三方面分析了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困境,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希望对缩山拳等非遗武术文化在校园的推广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不断积累、发展、丰富而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瑰宝。它对人民、尤其对青少年身心均衡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武术运动,做过许多重要指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务委员李铁映在主持国家教委工作期间一再指示,“要把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各级学校的正规教育”。近十年来,国家教委主管体育工作的主任,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等做了一系列工作。原副主任何东昌要求,将“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写进《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总纲之中;邹时炎副主任亦狠抓这一工作的落实,一再在有关研讨会、座谈会上讲话、批发文件,为推动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最近,柳斌副主任指出,“要把推行武术的一操、一拳写进文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一掌握、二经常锻炼”;“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武术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体教融合”不仅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亦是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能的核心要义。“体教融合”有利于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资源,助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一批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然而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培养在管理、资源及保障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构建互融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协同的人才管理体制,调动家、校以及社会各方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西城区在第五十六中学召开"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武术名家西城校园行"启动仪式,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亲临现场并讲话。武术八大门派的传承人以及参加武术推广活动的北京小学、厂桥小学、自忠小学、154中学、214中学等9所学校的校长参加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了杨氏太极拳集体展示,花拳传承人董文玉女士进行了花拳展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时代“全国武术之乡”(以下简称:武术之乡)的布局、评审及武术之乡比赛情况的梳理,结合武术之乡管理的发展历程,梳理武术之乡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优化管理结构、完善评价体系、推进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完善武术人才培养机制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之乡在传播和普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的重要载体作用,确保其更好地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繁荣、创新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7):F0002-F0002
梁启超言:“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约有三亿青少年,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推广,既能增强青少年体质,又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必须将中小学作为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等运动形式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在中学体育教材中,武术教学占有一定的比重。为了提高武术课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武术课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领会教学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领会教学法”的内涵“领会教学法”是英国体育学者宾嘉(Brnker)和霍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