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学术创业者既是科学知识的创新者,又是科学知识的价值实现者,两种角色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存在着角色冲突。文章聚焦学术创业者如何动态地构建元层次角色来化解角色冲突,实现角色重构的过程。基于目标动力学理论,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创业阶段内个体面临的情景、生成的心理目标、采取的行动策略及达成的角色关系状态。研究发现:学术创业者双元角色重构经历了简单拼集、核心聚焦和和谐共生的演化过程;在创业导入期,学术创业者在自我超越目标的驱动下,采取角色分离行动策略,完成了双元角色的简单拼集;在创业发展期,个体在成长目标的驱动下,采取角色增强行动策略,经历了双元角色的创业者角色聚焦;在创业稳定期,个体在关系目标的驱动下,采取角色融合行动策略,完成了双元角色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学术创业者如何实现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以三位学术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考察了学术创业者自身的决策逻辑对其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会同时作用于学术创业过程的每个阶段,二者相互协调能够实现优势互补;(2)学术创业不同阶段的主导逻辑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高校的科研实力与资源支持能够促使创业者使用效果逻辑进行决策;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和先前经验能够促使其采用因果决策逻辑;(3)学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决策逻辑维度展现出不一致性,即使在使用因果逻辑进行决策时,创业者对意外事件也不会采取回避态度。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学术创业和效果理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学术创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背景下,资源编排如何创造价值开始成为创业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以往研究解析了数字赋能的资源配置构型创造价值的不同方式,然而,对于在不同价值创造逻辑中每个价值共创者资源、需求的异质性、资源编排过程机制及其异质性尚缺乏深入剖析。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个本土企业的数字平台,探索在不同数字创业情境下如何进行资源编排实现价值创造,构建资源编排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可通过集成式资源编排、协作式资源编排、搭桥式资源编排以及赋能式资源编排4种模式实现价值创造,且4种模式在需求—资源识别、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和资源利用等子过程中均存在差异性;不同资源编排模式的选择受创业者创业认知、所识别资源与需求匹配逻辑的影响,且不同资源编排模式呈现出异质性的价值创造逻辑;与集成式、协作式资源编排模式相比,搭桥式和赋能式资源编排模式对企业资源要求相对减弱,更有利于构建数字平台的焦点企业应对资源约束。本文对丰富数字创业和价值创造研究、拓展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情境与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平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翼翔 《科研管理》2020,41(9):142-150
创业政策旨在为创业者创业提供便利、减少创业障碍,但现实中为何创业政策的利用率却并不高?已有文献对此涉及较少。运用扎根理论,选取典型案例探索创业者行为选择机理。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和高门槛只是导致创业政策利用率低的表象,本质上,"创业政策供给与创业需求"的匹配程度和创业情境才是影响创业者利用政策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感知价值对政策匹配产生调节效应,同时,感知价值又受创业情境和创业经验的作用,它们共同对创业者行为选择产生间接影响。本文为解释创业者的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政府部门优化创业政策组合、提升政策利用率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创业者双元价值内在逻辑冲突对于初创期社会企业发展的影响尤为关键。本研究以12个已经具有相对完善治理结构的社会企业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在双元冲突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社会创业者角色身份和价值身份两个关键要素,探究单一型、混合型、平衡型社会创业者在社会创业意图、机会识别、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策略,并从社会创业价值平衡的相对平衡性、绝对强度两个维度,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创业者如何构建双元价值平衡模式。研究结论不仅为社会创业的多元选择和策略提供了解释依据,而且为社会创业者的创业路径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高校教师行为表现出“学术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如何精准识别和跟踪高校教师多元角色正成为新的热点议题。以上海市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 684名在岗教师为研究对象,多源匹配教师的学术论文发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发明专利申请、衍生企业创办4个维度的底层数据。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将教师划分为科研型、准创业型、半创业型和创业型4类角色,并构建相应的多元角色识别模型,观测教师学术生命周期内的角色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通常伴随着职业发展状态的改变,高校政策、学科领域和教师学术年龄均对教师角色类型分布与转换情境有显著影响。高校应关注教师角色认同的转换情境,制定多元化的评聘考核机制,促进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黎常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摘 要: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作为二手资料来源,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并另外对5位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案例访谈分析。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参与创业,学术创业受到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学术创业者身份悖论整合机理及其对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创业叙事的调节作用。基于三阶段收集的248位学术创业者的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者身份认同负向影响身份悖论整合,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促进身份悖论整合;身份悖论整合正向影响学术创业绩效;创业叙事正向调节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与身份悖论整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身份悖论整合与学术创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家军  沈晓斌 《科研管理》2006,40(11):206-215
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新创企业资源局限的情况而言,资源拼凑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资源管理行为,然而学界很少有把创业者和资源拼凑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了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通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影响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会对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者职业价值观和创业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家军  沈晓斌 《科研管理》2019,40(11):206-215
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新创企业资源局限的情况而言,资源拼凑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资源管理行为,然而学界很少有把创业者和资源拼凑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了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通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影响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会对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者职业价值观和创业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但对“谁在创办技术企业”以及“技术创业的生成过程”知之甚少且缺乏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PSED)的大样本随机抽样数据,从微观层次分析新生技术创业者及其创业过程.研究发现:首先,新生技术创业者中男性更多,年轻、文化程度高、经验丰富;其次,创业主要是为了抓住有利商机,偏向于将企业规模控制在可控范畴;第三,主要通过系统搜索的方式发现来源于资源激励的创业机会;第四,完成前期计划方面创业活动没有显著区别,但会实施更多的资源投入、市场行为和合法化行为;最后,多数新生技术创业者强调稳健,并不刻意追求高成长,但成长愿望强于其他新生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视角拓展了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经典模型,通过数据调查实证检验了学术型创业者资源支持、创业导向以及衍生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学术型创业者资源支持与创业绩效正相关,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导向在学术型创业者资源支持与衍生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学术型创业者获取资源的支持行为越多,创业导向越能促进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姚飞  王大海 《科研管理》2011,32(12):53-60
促进科研人员转型为创业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手段,但关于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路径的研究较为少见。运用角色认同理论,构建了一个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路径的理论模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重点对两个科技创业者从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实际路径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与剖析,提出大学驱动的矛盾创业者和反复型创业者两种创业路径。跨案例研究讨论了两位科技创业者的初始条件对创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科技创业理论,对科技创业者角色转型和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业信息资源对创业和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在其共享过程中形成了较复杂的互动关系。为促进创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在分析创业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关键角色的构成及职能的基础上,对关键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关键角色的角色意识、互动关系及其对创业信息资源共享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关键角色关系模型,以期对建立以创业者为中心、兼顾角色互动关系和创业者反馈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陈艾华  陈婵 《科学学研究》2023,(3):491-499+555
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是推动高校学术创业的关键载体,对实现高校组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创业团队异质性、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和教育背景异质性,以及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均对学术创业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学术创业绩效有不显著的负效应;角色认同中的学术认同在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学术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认同中的商业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从研究样本而言,在促进高校学术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伙伴,而且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7.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背景下,培养创业者的适应能力是促进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提升创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围绕创业者认知适应能力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对6位创业者的半结构化访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揭示了认知适应能力各维度在创业情境下的具体内涵、自我发展机制和相互影响过程。案例分析发现,认知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各个维度在自我进化的同时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创业者的认知适应能力。本文拓展了认知适应能力形成机制的框架,更为细致地回答了创业者如何培养认知适应能力这一关键问题,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同时,通过关注微观复杂适应系统的内部逻辑,从个体认知层面丰富了创业微观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动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微观研究领域的应用,对于解释更高层次的企业行为发挥了奠基性作用。此外,研究结论也可以为创业者和创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绵阳市YBC扶持的140个创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与验证。结果显示:导师创业指导能力具备、导师尽责性、导师与创业青年的互动关系正向影响创业青年对导师指导行为的内在价值认同评价,而且这种内在价值认同程度会正向影响创业青年的外在行为认同表现,当创业青年自身忠诚于自己的导师并愿意向其他创业者推荐自己的导师时,研究认为创业导师的指导行为得到了创业青年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集群视角,研究了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特质、创业资源识别的关系.基于文献回顾,提出了产业集群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特质4个维度和创业资源识别关系的相关假设.基于368份有效样本对所有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业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者特质4个维度、创业资源识别有显著相关关系;创业者特质的风险倾向、内控制源、不确定性容忍度3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产业集群创业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资源识别的关系,成就需要维度对产业集群创业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资源识别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是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质量、应对创业挑战、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学生雷某2016年回乡创办桃园的实践为例,探索性地研究了大学生如何在压力下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创业胜任能力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所面临的阶段性压力以及资源编排程序的差异,并且遵循“压力驱动—资源编排—胜任能力”的演进逻辑实现创业绩效。进一步地,从本案例的实践结果来看,在不同的创业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将焦虑、紧张转化为求生存、谋发展和布新局的驱动力,通过寻求资源编排来实现阶段性目标,从而发展了创业胜任能力。创业胜任能力的演变过程在理论逻辑上还呈现出“行业一般胜任能力—控制与拓展胜任能力—追赶行业顶尖水平胜任能力”的演进模式。据此,本文在资源编排视角下构建的压力驱动促进创业胜任能力的机制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生成和演化的“黑箱”。本文为创新创业领域拓展了关于大学生胜任能力的考察,在实践上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创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