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祖父母或亲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很少抽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有的家长外出打工。直接寄钱给学生租房住,不给班主任留电话号码,他们的孩子几天不到教室老师也无法与其联系,造成管理失控。这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教育,要么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出现对立情绪;或敬而远之,或当面顶撞。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13,(11):41-42
“逆反心理”是学生主动发展需求的观察点家长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应该感到高兴: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发展的需要,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评价、自己的行动。他们也想要家长和教师那样的主动性、主导性。尽管他们的观点幼稚、行为羞怯、表现叛逆,但这不是成人粗暴干涉的理由。这个主动发展需求产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令家长头疼。本文细致分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逆反心理的危害以及家长针对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所应采取的办法,旨在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许多家长和教师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不听管教,老师也觉得学生在管理上有很大困难。教师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不可轻视,更不能与之较劲,否则,容易产生不可挽救的后果。那么,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6.
正这初中一阶段,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原来在小学乖顺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执拗起来,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发"无名火",甚至顶撞老师、家长,即所谓有了"犟脾气"。那么,这些"犟脾气"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及家长又应如何合理疏导、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犟脾气"如何产生首先是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大人的说教与唠叨,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  相似文献   

7.
张生明 《宁夏教育》2011,(7):148-149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把青少年中出现,诸如"不听话",不愿与家长、教师沟通,经常与家长、教师"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叫做青春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冼洁丽 《中学文科》2009,(2):131-132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曾听过一位家长伤心地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些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约束很反感, 逆反心理很重,不少家长、老师也为此伤透脑筋, 徒叹奈何。其实,这中间涉及到一个谁来给孩子的言行举止当“裁判”和“质检员”的问题。出于负责和关心,当家长和老师的都天经地义地习惯于当“裁判”和“质检员”,习惯于纠正孩子的“违规动作”和发现“次品”,所以孩子就自然站到被“裁  相似文献   

10.
当前,部分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与孩子在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造成沟通困难,进而对立。为此,教师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消除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负面影响。联系家长切忌告状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以告状的方式,一味地说孩子的缺点,过于偏激,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常会没有耐心分析原因,规劝孩子的行为,往往以“你再不听话就站到阳台上去别睡觉”之类的话恐吓孩子。孩子在家里被打骂后,心理压力大,有的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自卑心理重,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桀骜不驯,破坏心理特强。像这样…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出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与家长、老师、学生发生冲突,这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老师及社会各方面的原因.针对一个逆反的孩子案例的分析,运用情绪就教育、体验成就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表现出追求独立的个性,不像小学生那样‘“乖巧”,不会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百依百顺,我行我素,跟老师和家长进行辩论甚至顶嘴的事时有发生,更有甚对老师和家长说的话不论是否正确一概否定,借此来证明自己长大了。于是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大倒苦水:这孩子,以前不知道有多乖,现在越长大越不听话了,你说往东他偏要往西……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我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我深刻的体会到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作为教师就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而且要从思想上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否则就无法与学生(孩子)沟通,造成方法简单、粗暴,学生(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群体和谐的心理倾向和障碍 (一)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逆反心理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事事处处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心态;有的表现为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与学校作对。被动型逆反心理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言行刺激或其它条件直接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与教师和家长意愿相违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我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我深刻的体会到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作为教师就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而且要从思想上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否则就无法与学生(孩子)沟通,造成方法简单、粗暴,学生(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反抗心理也叫逆反心理,是初二学生最明显的一种心理表现,有大约70%左右的初二学生都有此表现,因此,初二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被称为人生的“第二反抗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首先,学生此时渴望独立的意识与长期形成的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产生矛盾,产生对长辈的“信任危机”,以为  相似文献   

1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教师和家长在批评和教育孩子时常用的一句话,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逆耳”的“忠言”往往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行,特别是汉族老师的一些话有时会伤害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和民族感情,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引发师生冲突。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31):93-94
在如今的农村高中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抵触情绪及好奇心在作怪。这种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农村高中生的学习成绩,阻碍了家长和教师与孩子的顺畅沟通,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健康,是目前农村高中学校教师及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了许多农村高中教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一起来探讨如何应对农村高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生到了十三、四岁以后,家长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老师也常常会有此类头疼的问题,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很难取得成效。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  相似文献   

20.
时代改变人,环境改变人。生活在新时期的小学生不可能不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由于家庭、社会等各种复杂的因素,有些学生产生了一种比较明显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对老师、家长的教育难以接受,有时还故意顶撞。消除学生中的这种逆反心理,已成为我们教育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