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阶段,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且给出了四种转化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以期让中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提高公体课教学效果刘伯唐(体育系)逆反心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给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负向的要求和行动.现时生活中逆反心理大量存...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不一致,产生一种与常态相异的逆向反应.而初中学生由于其心理、生理的发展特征及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其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家长管理学生的时间减少,大部分学生回家后,都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当代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大,已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成绩一直提高不上去,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消除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步入21世纪,整个教育界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从小的个人自立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学习过程中,在生活上和在处理与别人(主要是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上,容易偏执. 针对现在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我们该如何应对,以起到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呢? 一、要认清到底什么是"逆反心理"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甚至敌对的一种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就是对学习的消极和对老师或同学在情感上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专门跟教师“作对”,比如练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提出批评,他却不但不听,还与教师顶嘴,令教师十分头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它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一般人相反情绪体验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防止这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发生。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  相似文献   

7.
周江云 《成才之路》2009,(16):21-21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使学生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发生冲突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中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逆反心理会表现得较为突出。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得到疏通。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是根据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来探求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很多人误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反应。事实上,逆反心理并非不健康的心理,而是人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它  相似文献   

10.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1.
姚栋萍 《文教资料》2007,(36):152-153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采取反抗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中学生所表现的这种逆反心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对961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68.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29.5%的学生"经常存在"逆反心理;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习水平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状况存在群体差异;亲子关系、他人的尊重、生活满意度、性格特点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66.6%的中学生认为逆反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有较大影响,消除或克服逆反心理倾向的策略以选择亲人、朋友帮助为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开展中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姜牧人逆反心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偏向。从其作用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最常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就是消极逆反心理。消极逆反心理的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提早步入青春期。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常常会发生与教师对抗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师和父母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教育者的道德立场、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在许多方面让学生不理解或产生逆反心理。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教育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游戏机、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对当前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同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逆反心理有时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如有的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身处逆境表现出的积极抗争。逆反心理更多地表现出它的消极作用,它是一种与正确教育相抵触的心理定势,本文所述的逆反心理即是指这种消极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很多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方式和程度有差异,但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给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阻力,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则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隐性德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潜移默化逐步产生的累积效应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其他德育环境相比,高校的隐性德育环境更具有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